聚(4-乙烯基吡啶)和甲苯基半相苯甲酸的络合物:朝向发光超分子侧链液晶聚合物
以聚4-乙烯基吡啶和甲苯基半相苯甲酸为原料,制备了超分子侧链液晶聚合物P4VP(1)x。P4VP(1)x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在不同组分下形成近晶相和六方柱状液晶相。其光致发光特性取决于液晶的结构。
为了以“快速优化”的方式制造功能材料,超分子化学的策略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探索。1考虑到线性聚合物可以提供链上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位点,由于分子设计的动态性和多样性,通过选择合适的高分子链和小分子,可以很容易地调节超分子侧链聚合物的功能。利用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Kato和Fracute;在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之后,超分子SCPs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氢键作用外,还采用了静电作用和金属-配体配位作用。非介晶配体的加入可以诱导聚合物-配体复合物的层状相,其中极性组分和非极性组分之间的纳米偏析起着关键作用。7一旦超分子SCP被引入嵌段共聚物中,就可以获得复杂的层次结构。由于高分子链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固态非共价SCPs作为功能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聚4-乙烯基吡啶(P4VP)和苯甲酸衍生物1之间的分子间氢键的超分子侧链液晶聚合物(方案1)。值得注意的是,1的二聚体实际上是一个以两个半圆盘部分结尾的棒状介子的phasmid LC。9在这种情况下,分子1可以被视为半phasmid。Phasmid介晶表现出束状自组装行为,经常形成柱状液晶相。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4VP(1)x配合物(x是1与4VP重复单元的摩尔比)。1包含一个典型的甲苯烷荧光介晶单元。利用P4VP与1的络合作用,我们希望得到一种在固态下加工性能更好的荧光体系。实验表明,吡啶与1的苯甲酸头之间的氢键作用可以完全抑制1在xr0.7的自组装。随着1含量的增加,P4VP(1)x由近晶相(Sm)向六方柱状相(Colh)转变。在P4VP的帮助下,获得了P4VP(1)x的自支撑薄膜。通过机械剪切,Sm和Colh都能很好地定向。同时,我们发现配合物的荧光性质与相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化合物1本身呈现对映相行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检测到三次转变和97℃的各向同性温度(图S1,ESIdagger;)。X射线衍射(XRD)显示1在室温下为结晶(图S2,ESIdagger;),其中一级衍射位于q=1.31 nm-1(q=4psin y/),其中2y是散射角,l是X射线波长)。为了P4VP(1)x加上x40.7,可以在实验上观察到纯1的相行为。然而,当xr0.7时,DSC结果在1在160℃以上受损之前,仅显示了复合物的一个玻璃化转变(图S3,ESIdagger;)。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x=0时的142℃下降到x=0.7时的82℃,表明1能与P4VP很好地复合,并提供塑化作用。相比之下苯甲酸基团中,吡啶与苯甲酸之间的氢键较强。当混合物中的吡啶含量超过(即xr0.7)时,平衡向P4VP(1)x络合物的形成转移。吡啶/苯甲酸的氢键相互作用可通过FT-IR确认(图S4,ESIdagger;)。图1a显示了室温下不同含量1的P4VP(1)x的XRD曲线(也参见图S5,ESIdagger;)。P4VP(1)x的x很小,约为0.05,在q=0.5nm-1处呈现宽的散射峰,表明没有有序的相形成。当x超过0.7时,仔细检查可以发现除P4VP(1)x外,纯1的差异。为了0.1 r x r 0.7,P4VP(1)x可通过偏光显微镜显示LC织构(图S6,ESIdagger;),并在低角度区域产生多重差异。当xo0.3时,观察到两种q比为1:2的衍射,表明存在Sm(或层状)相。增加x可导致Colh相的低角度衍射,其中q比为1:O3:2。因此,增加x可导致从Sm到Colh的变化,与先前报道的类似。10我们认为,虽然1分子的头部容易沿着P4VP链附着到吡啶上,1的加入会先引起密度的波动,然后导致有序结构。由于两个组分的整体不相容性,Sm结构包括两个子层,分别主要由1和P4VP组成。在x=0.1时,亚层的界面应该是不同的,这可以通过相对较宽的峰来证明。再加上1,Sm的分离性会更清晰,意味着更好的微相分离。当更多的1分子参与络合时,吡啶的结合位点暴露在界面上。这会导致界面弯曲,从而形成冷相。
图S7(ESIdagger;)显示了与P4VP(1)x的低角度区域中的一阶微分相对应的d-间距。图1b显示Sm(L)的层间距和Colh的a参数作为x的倒数的函数的曲线。发现lp1/x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其他层状相的lp1/x相同。7这种线性关系表明Sm相的形成是基于1和P4VP。数据拟合给出了4.1 nm的截距,相当接近1的3.8 nm的延伸长度,这意味着Sm结构是单层近晶A,甲苯烷的棒状介晶基本平行于Sm层法线(图S8,ESIdagger;)。假设P4VP和1子层的密度分别约为1.2和1 g cm-3,7b,我们可以根据简单的体积参数估计两个子层的厚度(详情见ESIdagger;)。如图1b所示,P4VP子层厚度(Lp)从4.6减小到1.8nm,表明当x增加时,其中的P4VP链受到增强的限制。进一步压缩P4VP链使其在Sm子层中更扁或更长,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
对于Colh相,当1的体积分数远大于P4VP的体积分数时,P4VP链以六边形对称性嵌入在1的基体中形成柱状畴。P4VP圆柱体的直径随x减小,在x=0.6左右达到B2.8nm(图1b)。注意,Colh的a明显小于1的延伸长度的两倍。1的烷基尾状物呈螺旋状或叉指状堆积,以完全填充空间。此外,通过氢键束缚在P4VP柱表面的1分子也相对于柱倾斜轴(图S9,ESIdagger;)。当x(40.65)时,a参数增大,表明Colh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膨胀1。然而,当x40.7时,新加入的1分子将从LC域中排出。Sm和Colh的示意图分别示于图2a和b中。热XRD结果表明,这两种LC相可保持高达150 1C(图S10,ESIdagger;)。LC-P4VP(1)x的自支撑膜可以在热处理后获得溶液浇铸。在上述Tg下,样品可以通过机械剪切得到良好的取向。图2c和d显示了低角度P4VP(1)0.15和P4VP(1)0.45的二维(2D)XRD图谱在室温下记录,X射线入射方向与剪切方向平行。在图2c中,层间差异位于子午线(剪切梯度),表明P4VP(1)0.15的Sm层垂直于剪切方向。对于具有Colh相的P4VP(1)0.45,可以清楚地检测到具有6倍对称性的三阶微分。这表明,不仅圆柱可以很好地沿外力方向排列,而且柱轴周围的旋转无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我们试图用机械剪切法来定向纯1,但结果总是不令人满意。由于P4VP(1)x可以很容易地对齐,显然,P4VP链在这里起着关键作用,这为复合物提供了良好的加工性能。
报告表明,许多甲苯衍生物在良好溶剂中分子溶解时不发射,但在较差溶剂或固态中聚集时发射强烈,这是由于聚集态中分子内旋转受限所致。11含有大量的半圆盘部分,在溶液状态下,1的分子内转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具有很高的发射率。在氯仿溶液中测得分子1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F)高达0.36-形式。然而,在固态下,纯1的F值仅为B0.04,这意味着荧光猝灭是由于1.12晶态中的H-聚集而发生的,特别感兴趣的是P4VP(1)x薄膜与纯1薄膜的光物理行为的比较。我们预期LC结构将改善固态中1的发射。
如图3a所示,P4VP(1)0.40膜的最大吸收波长相对于P4VP(1)0.40膜的323nm的最大吸收波长偏移到313nm。这种半色移表明,1与P4VP的络合可导致1的H-聚集的去缔合。另一方面,在404nm的较长波长处发射出复合峰。重要的是,P4VP(1)x中的1分子在其晶线堆积被破坏后表现出更高的F(图3b)。在P4VP(1)x(xr0.1)的无序相或Sm相开始时,1的分子很可能溶解在玻璃态的P4VP中,并能产生F值为B0.13,远高于1膜。图3b显示P4VP(1)x的F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主要是由于邻接甲苯基之间的距离减小所致。有趣的是,F对x的依赖性与相结构有很好的相关性。也就是说,以B0.3的x为边界,观察到F滴的两个阶段,分别对应于Sm和Colh相。值得一提的是,在具有单层结构的Sm相中,许多1分子相互反平行(图2a)。这种交指状堆积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H-聚集。对于Colh相,P4VP柱周围的1分子几乎沿径向排列。考虑到一层圆柱,当有1个以上的分子插入其中时,相邻的两个甲苯分子的角度和横向距离都减小了,F减小,最终,x=0.7时的Colh相使F非常接近纯1膜。
综上所述,为了获得加工性能好的发光超分子侧链液晶聚合物,我们制备了基于分子间氢键的P4VP(1)x配合物。当1:4VP的摩尔比x小于0.7时,含有甲苯烷部分的半相胺1的结晶可以被完全抑制。增加x使P4VP(1)x的LC相由Sm变为Colh。LC络合物通过剪切可以很好地定向。P4VP(1)x固体薄膜比纯P4VP(1)x固体薄膜具有更强的发光,其量子产率取决于LC相结构。这表明,控制相结构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方法来调节作为功能材料的超分子scp的性质。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90232、21104001、21074073)的资助。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