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胁迫对水稻的影响及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镉是对动植物构成最大威胁的重金属之一。近年来,工业“三废”排放量的上升以及各种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导致大量镉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含量严重超标。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农作物之一,镉胁迫对于水稻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幼苗生长发育,使细胞活性氧累积而导致膜脂过氧化,抑制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等危害。而水稻对镉胁迫亦有相对的响应机制,包括抑制镉吸收和运输,抗氧化酶系统以及表达相关抗性基因。本文综述了镉污染对水稻的影响以及水稻的响应机制的进行,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镉胁迫;水稻;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一、文献综述
1.镉污染
镉(Cd)是一种生物毒性很强且分布广泛的重金属元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为非必需元素,易被植物吸收和积累,但吸收或生育环境过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与动物体内,进而危害人与动物的健康[[1]]。在我国,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约有60%以上的人群以之为主食,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自身极强的Cd吸收习性[2],导致中国水稻的镉污染严峻形势。据统计,我国市售大米约有10%镉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对人体健康有极大潜在的危害性。水稻镉污染的严峻形势已经引发社会各层的普遍关注,相关的研究颇多,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各种缓解的措施,但情况仍不容乐观。
据报道,全球每一年约有30000吨的镉因人为因素流入环境,有82%-94%的镉排入土壤[[3]]。相关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约1/5的总耕地面积(接近2000万hmsup2;)受Cd、Hg、As、Cr、Pb等重金属污染,其中受镉污染的占地1.13times;106hm2左右,涉及到11个省(市);超过1000万吨的粮食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多达1200万吨的粮食被重金属污染,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
镉污染是亟待全人类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镉元素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导致其在土壤中或植物体内不断累积,当其含量超过一定阈值,则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其来源总结如下:1.化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粉尘等,经大气中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到土壤中[[4]];2.矿藏开采、金属冶炼、冶炼时废渣处理不当,镉被酸溶解,这些物质随着排水和降雨流入水体或土壤中,造成对农田耕地的富集污染[[5]];3.农药和化肥使用,污泥使用,不合理的善后导致镉污染,通过沉淀作用附着底泥,进而也带来了土壤重金属镉污染[[6]]。
2.镉胁迫对水稻的影响
2.1. 镉胁迫与水稻种子萌发
Cd胁迫会抑制水稻的种子萌发、细胞分裂及生长发育。低浓度的Cd处理能促进种子萌发,而高浓度的Cd处理则会对水稻萌发、生长及细胞分裂起到抑制作用,并且抑制强度随着Cd浓度的提高逐步加强,当浓度超过一定阈值,种子将无法萌发[[7]]。Cd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致使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势均表现出明显降低;且Cd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关键在于通过抑制种子中蛋白酶、淀粉酶等活性,从而作用于种子内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进程来实现的[[8]]。田艳芬等研究发现蛋白酶和肽酶活性所受抑制作用会随着Cd2 浓度的上升而显著加强,对照组种子总蛋白快速降解,根芽长势优良,种子出苗率高;实验组种子用超过0.5mmol/L的镉浓度处理时,其总蛋白含量总保持一定的平衡,种子只能出弱芽,不能长根,无法出苗[[9]]。不同浓度的Cd处理使水稻植株体内脱氢酶、淀粉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均出现不等程度的降低,进而分别影响植物能量代谢、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对NO3-的利用效率,使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供能不足,最终影响种子萌发[[10]]。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