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酵素主要是以新鲜水果、蔬菜、药食两用食材、动植物成分提取物等为原料,并添加一定量的碳源,如糖类,再利用自然微生物发酵几个月甚至几年得到的一类发酵产物。按照产品应用的领域,酵素产品分为食用酵素、日化酵素、饲用酵素、农用酵素、环保酵素等。食用植物酵素则是以植物为原料发酵得到的酵素产品[1],其pH值应不高于4,乙醇含量应低于0.5g/100g,常用的植物原料有水果、蔬菜、药材等。酵素的发酵机理主要包含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底物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发酵液除含有底物原有的营养物质成分,还含有发酵代谢生成的新活性成分[2],如有机酸、氨基酸、蛋白酶、胞外糖等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调理肠胃、促进机体消化吸收、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1 酵素的研究现状
酵素产品兴起于日本、台湾。在日本,每天有近于2000万人在服用酵素产品,丰富多样的酵素产品成为日本人认可的养生食品,年市场量达1000亿日元。在台湾,保健食品的年总销售额约200亿元,其中醋和酵素产品约占10%,占据 20 亿元的资金份额,且相关酵素品牌多达100个以上,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综合亚洲市场,现今的酵素价格偏高,随着酵素产业不断发展扩大,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行业竞争,酵素产品有望成为一款性价比高的消费品,具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酵素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市场占比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现今,国内酵素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仍属于一个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的生产、研发企业仅约60家[3,4]。食用酵素产品在中国大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认知问题,因酵素产品在日本、台湾的风靡,国内兴起一股酵素热潮,部分销售群体过于夸大酵素的功效,将酵素推广为一种“包治百病”的神奇产品,误导了大众对酵素的认知。(2)信任问题,因市场上过度的宣传,导致大众在食用酵素后未达到自己的预期,从而对酵素产品产生了质疑,心理上形成的落差造成了对酵素的不信任。加上国内对酵素产品的功效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深度不足,导致酵素产品缺乏理论支撑。(3)质量问题。首先,酵素产品在国内属于一个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规模较小,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管理系统化不足等现象;其次,国家缺乏完善的标准约束,造成了酵素产品质量的不统一;最后,公众中大力推崇自制酵素,皆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将果蔬预处理后密封装入瓶中,静置发酵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该方法耗时长,危险性高。(4)成本问题,酵素产品多使用自然发酵,对发酵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对发酵过程中的各指标变化缺乏了解,发酵用时长,对人力物力消耗大,加大了成本花费,如敖东酵素[5]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将60多种新鲜的果蔬、菌类、野生植物及糖混合发酵300d以上。而郭俊花等[6]研究苹果皮渣自然发酵酵素工艺,发酵时间为150d。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果和蔬菜的种植、生产、出口的国家,果蔬产业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业支柱产业。现今,果蔬产业存在损耗高、加工产品少、市场波动大等问题,果蔬的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对果蔬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食用植物酵素的出现,为国内果蔬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发酵技术的发展,酵素产业将不断完善,产品生产将不断朝着安全、高效、增效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酵素产品的研发及功能性的深入研究,不断挖掘酵素产品的营养价值,酵素产业加强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及功效理论化,酵素产品将不断被大众感知和接受。
2 桑葚概述
桑葚属于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又被称作桑果、桑蔗、乌椹,新鲜桑葚的味甜带酸[7],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4~30℃为它的适应生长温度范围。在中国,桑葚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于5000年前就开始种植,如今,作为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收集保存的桑树分属总共有5个桑种和3个变种。桑葚在中国栽种范围广,东至哈尔滨的南部,南至广东和广西,西至云南、四川地区,其中,以长江中下游种植出的桑果质量最好。
每年的4~6月是桑葚果实的采收季节,新鲜桑果中含有大量水分,在常温下易发生变质。因此,桑葚成熟采摘后,常采用热风烘干技术或天然晒干的方法去除水分,制成桑葚干,以期达到长久保藏的目的。
2.1 桑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桑葚被我国卫生部列为“既是食品又为药品”的农产 品之一[8],常食使人精神饱满,气色红润,耳聪目明[9]。桑葚中含有约 80%~85%的水分、16种氨基酸成分(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果糖、维生素(VB1、VB2、VC、VE等)、有机酸、花色苷、多酚、白藜芦醇、多糖、粗纤维、蛋白质、胡罗卜素、矿物质(镁、锌、钾、硒等)、芦丁、挥发油、生物碱等,其中的微量元素钼含量约为 4.6 micro;g/kg,远高于其他水果。桑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81.2%,亚油酸含量为 69.63%左右[10]。目前,从桑葚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种类约400种,以酚类化合物居多,总酚含量在[(959.9 plusmn; 23.1)(2570.4 plusmn; 57.1)]micro;g/g的范围。而桑葚中的生物碱主要与甜菜碱、氨基酸共存,为多羟基生物碱及苷类[11]。白藜芦醇属于天然非黄酮类多酚物质,又称芪三酚,是肿瘤的化学预防剂,具有抗癌、抗菌、抗氧化、预防心脏病、降血脂和抗诱变等作用[12-14]。
2.2 桑葚生物活性物质
桑葚中生物活性物质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桑葚中分离检测出的化合物达150多种,主要的活性物质有多酚、多糖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合物。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