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菌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性质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7 10:10:46

红茶菌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进展

摘要:细菌纤维素(Bacterialcellulose,简称BC)主要是由细菌在细胞外合成的一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与天然植物纤维素化学组成非常相似,都是由葡萄糖以beta;-1,4-糖苷键连接而成。由于其独特的合成方式,使得细菌纤维素具有超细网状纤维结构,质地纯,结晶度高,有很强的吸水性,是一种天然的纳米材料的“海绵”,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可降解性,合成过程温和同时具有强大的成膜特性,BC膜被形象的比喻成“是以无数的细菌为梭子织就的一块无纺布”。以上优势预示着细菌纤维素在许多需要使用精细纤维素的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前景,因此细菌纤维素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工艺及性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红茶菌;细菌纤维素;机械性能;BC膜

一、文献综述

1 红茶菌简介

红茶菌又名海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酸性饮料,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秦朝。上个世纪50,60年代,红茶菌饮料曾在我国一些地区宣传和推广,由于当时没有科研单位的深入研究,民间自制的红茶菌饮料,生产极不规范,所得菌种、产品均无标准和检测方法,产品卫生质量极不稳定,营养保健功能不突出,未能继续发展和普遍饮用。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掀起饮用红茶菌热,也引起了食品界、医学界和相关领域的关注,欲使其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但是,当时人们对红茶菌的科学认识不足,把它当成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太高的期望值与实际功效的差距使得红茶菌再度打入冷宫。

近些年来,除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红茶菌在欧洲中部和东部各国也一直广为流传,那里的人们把酸茶酒(即红茶菌)当清凉饮料来治疗消化不良和动脉硬化等疾病。在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颇受欢迎。红茶菌虽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对它的科学研究却起步较晚。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先生于1951年在《黄海》杂志第12卷第5期刊登了《海宝是什么》一文,这是我国关于红茶菌的首篇科学论文。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红茶菌饮料在我国非常流行,一些介绍红茶菌效果及制作方法的文章大量涌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