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背景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1]。从世界范围来看,2000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010 万,死亡620万,现患癌症病例2240万,2008 年癌症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到1266万和756万[2]。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以年均 3%~5%的速度递增[3]。部分登记地区1988~2007年恶性肿瘤发病率无大的波动,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4,5]。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存在,恶性肿瘤面临的形势也愈发严峻。我国人口的死因谱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中老年性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6]。
纳米科技(nanotechnology)是以1~100 nm尺度的物质或结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即指通过一定的微细加工方式直接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具有纳米尺度的物质或结构,进而研究其特性及其实际应用的一门新兴科学与技术[7]。纳米科技在生物医药、信息、光学、微电子、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是国际上公认的21世纪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8]。随着纳米科技在药物领域的不断的研究与发展,引发了药学领域一场深远革命。纳米药物是指以纳米级高分子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等为载体,与药物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药物,其粒径可能超过100 nm ,但通常应小于 500 nm[9]。纳米药物也可以是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的纳米粒。
纳米药物载体是目前纳米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主要应用于抗肿瘤等药物的靶向或局部给药制剂。现有治疗肿瘤的药物在治愈肿瘤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和破坏也较为严重。用于治疗肿瘤传统剂型的药物在给药后会形成全身系统性分布、靶向性差、毒性相对较大以及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的缺点。而纳米药物粒径小,能很容易地通过胃、肠黏膜和鼻腔黏膜,甚至皮肤的角质层,不仅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甚至可以进入骨髓[10]。同时,由于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小,比表面大,对受体组织的黏附性大,给药后滞留性及与组织的接触时间、接触面积均大为增加,从而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减少药剂用量[11]。
被动靶向是指通过减少药物在非靶向部位的积聚从而增加靶部位的药物浓度。载药纳米粒进入体内后作为异物而被巨噬细胞吞噬,到达网状内皮系统分布集中的肝、脾、肺、骨髓、淋巴等靶部位[12]。对于靶向这些器官的药物来说,这种被动靶向是有利的。但对于靶部位并非这些器官的药物来说,这就大大降低了药物的疗效,并且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这时就需要用主动靶向使药物能直接到达靶部位, 而不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摄取。纳米技术的加入能增加了药物的主动靶向性。Na等[13]制备了直径约 100 nm 、连接有 VitH的PA纳米粒(BPA),用RITC标记纳米粒后进行荧光强度分析, 结果显示BPA比一般的PA纳米粒更易于被HepG2细胞吸收,且这种细胞靶向性与Vit H的量有关。药物靶向性包括靶器官、靶细胞、细胞内靶结构,而这3级靶向治疗的方法均可通过纳米控释系统得以完成。
纳米药物是一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型药物,目前,纳米医药技术的基础理论及纳米药物的制备工艺等还很不完善。因此, 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还需做大量的工作,但纳米药物所具有的优越特性预示着它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吴 菲,林国桢,张晋昕.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现状及趋势[J].中国肿瘤,2012, 21(2):81-8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