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饮食架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罹患糖尿病的人数不断增加,流行程度愈演愈烈。
糖尿病的流行造成了重大的健康问题以及社会经济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伴随肾小球硬化、视网膜病变、白内障、下肢坏疽、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数据显示2012年,糖尿病导致150万人死亡[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病因。
依据流行病学统计资料,预计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患糖尿病的人数将达到3.66亿,而DN患者将超过1亿[2]。
在欧洲和北美,DN是少年发病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肾小球硬化在日本成年发病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3]。
对于其治疗,西医治疗早期DN包括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主要涉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断剂,虽然效果积极稳定,但DN的病理变化仍在进行,不能控制其进展,发展至DN中晚期,临床上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丢失、肾功能进行性损伤、水肿等,易并发胸腹水及感染而危及生命,最终需选择肾脏替代疗法[4]。
1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在中医学中,DN属于消渴范畴,临床表现与肾消、癃闭、水肿症状等相类似。
从古至今论述消渴的文献典籍颇多,《黄帝内经》[5]中记载: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先天五脏柔弱而性格刚强易怒最容易患消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