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用药评价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万古霉素自1958 年批准上市至今已逾半个多世纪,被誉为治疗G 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1]。虽然目前罕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但随着万古霉素使用量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升高[2],而随着MIC值升高,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治疗失败率增高[3]。近几年国内外均发现MRSA检出率上升及万古霉素MIC漂移的现象[3-5]。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已将万古霉素敏感折点由4.00ug/ml下调至2.00ug/ml[2]。随着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致病菌中MRSA 比例增加,万古霉素的应用也逐渐增多[6]。
本课题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老年患者病历,提取患者的病原学检查、疾病情况、药物治疗监测情况、用药天数、用药疗效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万古霉素在老年人中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促进万古霉素更安全、合理地使用。
二:万古霉素用药分析在国内发展概况
经查阅文献等发现国内有关于万古霉素用药分析的研究,大部分为回顾性分析院内使用万古霉素病人的病例,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对象多为老年人,新生儿。分析统计的内容主要有病原学检查、疾病情况、药物治疗监测情况、用药天数、用药疗效、科室分布、感染部位、不良反应、联合应用抗生素、适应症等方面[9-11]。孙刘洋等研究者通过文献查阅、问题综述、指标初选、专家点评、会议讨论五个步骤,确定万古霉素类药物合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并抽取本院病例进行试评。建立了一套科学、实用的万古霉素类药物合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分为一、二级指标(两层)。一级指标(含适应症、给药过程、联合用药、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治疗药物监测、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管理指标)共八部分,一级指标下,包含若干个二级指标(反映用药具体情况)。二级指标评价细则 :说明书;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专家共识;美国治疗指南、美国治疗监测实践指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卫医发(2004)285号)[8]。
三:文献综述
万古霉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等耐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糖肽类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菌血症、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MRSA感染的一线药物。万古霉素在抗生素管理使用中属于特殊使用级别抗生素,在选用、疗程、药学监护等方面均需要给予关注。近年来,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美国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等指南对万古霉素的使用进行了相关指导,且陆续有文献对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做出总结与分析。
1.1 万古霉素的基本药理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
万古霉素为三环糖肽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阳性菌有杀菌活性,通过直接与细胞壁肽聚糖前体五肽侧链末端D-丙胺酰-D-丙氨酸结合,阻止肽聚糖多聚酶的转肽作用,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前体的交叉联结,使细胞壁不能形成三维空间结构而发挥杀菌效果。万古霉素也还具有一定损伤细菌细胞膜和抑制细菌RNA合成的作用,此与其抗菌作用有关[12]。
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具有抗菌作用。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和其他梭状芽胞杆菌通常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芽孢杆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乳杆菌、厌氧球菌和部分放线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和李斯特菌常对万古霉素敏感。所有革兰阴性菌、明串珠菌、分支杆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具有杀菌作用,但对肠球菌主要为抑菌作用。其PK/ PD分类属于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具有一定抗菌药物后效应,与治疗效果有关的PK/ PD参数为AUC/ MIC。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通路的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处方药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探讨文献综述
- 具有抗疟作用的新一类疟原虫酪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具有抗肺结核作用的三环咔唑氧化衍生物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小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培养及一点电生理记录文献综述
- 测试胰岛素类似物促进HepG2细胞IGF1受体磷酸化的实验文献综述
- 基于壳聚糖的还原敏感型siRNA递送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 二苯乙烯苷对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分析文献综述
- 基于烯胺酮合成丁烯内酯类药物骨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