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JAML拮抗肽在脑缺血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一章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1 脑卒中的致病机制与治疗思路探讨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病因与致残原因[1]。
作为慢性疾病的头号杀手之一,其致病机制相当复杂。
从免疫学角度而言,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脑卒中所致的炎症性损伤最初是由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激活引起的。
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是参与脑损伤防御的主要免疫细胞,这些细胞通常负责清除死亡的神经细胞和恢复神经功能。
但在脑卒中发生时,其在脑缺血后数分钟时间内会过表达,产生大量促炎症细胞因子,破坏血脑屏障与神经系统的支配功能,从而加重脑卒中的炎症性损伤[2]。
然而,近几年大量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激活有利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再生与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可能归功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体内的不同表型。
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体内激活后,呈现两种不同的极化状态,且是动态变化的。
一种是M1亚型,其会抑制CNS产生抗炎因子;另一种是M2亚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促进CNS介导的抗炎介质释放,从而修复受损的组织与细胞[3]。
这些极化反应的表征可以通过不同的细胞因子的激活程度来体现,例如:M1亚型激活可使促炎症细胞因子高表达,包括IL-6、IL-1beta;、TNF-alpha;、CD11b与CD16等;而M2亚型则恰恰相反,可促进抗炎因子包括精氨酸酶-1、IL-4、IL-10、TGF-beta;、CD206等高表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通路的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处方药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探讨文献综述
- 具有抗疟作用的新一类疟原虫酪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具有抗肺结核作用的三环咔唑氧化衍生物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小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培养及一点电生理记录文献综述
- 测试胰岛素类似物促进HepG2细胞IGF1受体磷酸化的实验文献综述
- 基于壳聚糖的还原敏感型siRNA递送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 二苯乙烯苷对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分析文献综述
- 基于烯胺酮合成丁烯内酯类药物骨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