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试药T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课题性质 radic;基础研究应用课题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实验目的:研究受试药T1对大鼠脑取血再灌注损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该药提供实验依据。
课题背景: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多发疾病,其发病原因是颈动脉狭窄引发脑组织供血障碍,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溶栓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溶栓的治疗时间窗较窄,因此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流行病学显示颈动脉狭窄是进行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
本课题采用线栓法制备的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供血来源,受试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受试药的后续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实验动物:SD大鼠,220~250g,雄性,55只,SPF级,南京市江宁区青龙山动物繁殖场,生产许可证号:SCXK(苏)2017-0001。
实验过程:1分组SPF级雄性SD大鼠35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8只,A组13只,B组14只。
如前所述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造模后3h尾静脉缓慢注射给药(1-3min完成推注),给药一次,给药容积为0.1ml/100g。
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2组,A组9只,B组9只。
如前所述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造模后3h尾静脉缓慢注射给药(1-3min完成推注),给药一次,给药容积为0.1ml/100g。
2 MCAO/R模型建立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小鼠于手术前禁食24h,自由饮水。
将小鼠用3%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i.p)麻醉后,仰卧位固定,颈部正中切口在未损伤甲状腺的前提下,于CCA下放置一根棉线,以便于向外牵引二腹肌及胸锁乳突肌。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通路的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处方药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探讨文献综述
- 具有抗疟作用的新一类疟原虫酪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具有抗肺结核作用的三环咔唑氧化衍生物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小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培养及一点电生理记录文献综述
- 测试胰岛素类似物促进HepG2细胞IGF1受体磷酸化的实验文献综述
- 基于壳聚糖的还原敏感型siRNA递送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 二苯乙烯苷对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分析文献综述
- 基于烯胺酮合成丁烯内酯类药物骨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