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脂氧酶抑制剂齐留通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2022-08-11 16:18:51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rsquo;s disease,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病理变化为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坏死、缺失,以及表现出诸多运动障碍。但该病发病机制现仍不清楚,因此建立可靠的PD动物模型对研究该病的发病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PD 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本文梳理了四种常用的PD 动物模型,讨论比较了不同PD模型的优缺点,为深入探究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鱼藤酮;转基因

1引言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一种严重危害机体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病变过程主要表现为黑质纹状体发生严重的坏死、缺失,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该病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病程缓慢,现在仍无有效的方法和药物。为更好地研究PD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动物模型的制备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1-3]

PD相关动物模型种类多样,可分为神经毒素模型、神经炎症模型和转基因模型三类。神经毒素模型是最早使用在PD研究中的动物模型,也是目前最常用来评价PD治疗效果的手段之一。该类模型较其他模型优势明显,以其相对简单的操作与较低的成本,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在实际研究中使用较为广泛。目前使用最多的神经毒素主要为:6-羟基多巴胺( 6-hydroxydopamine,6- OHDA)、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农药类神经毒素鱼藤酮等,其具体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的呼吸复合物I,从而导致一系列类PD病变。研究表明炎症在P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神经毒素模型也可引起黑质纹状体通路神经炎症的发生。胶质细胞主要包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它们是脑中固有的免疫细胞。当脑中的微环境出现任何微小的改变,如出现了受损细胞,小胶质细胞就会迅速激活,到达受损部位并吞噬受损细胞,保护周围细胞。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从而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大量的证据表明PD患者脑中有大量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而这些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引起的炎症与PD的发病密切相关。基于上述炎症理论,产生了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PD模型。LPS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重要的内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4]。此外,随着基因技术深入发展,基因造模在诸多疾病的机制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与PD相关的遗传因素被发现,研究者通过使用遗传学的相关方法,对特定物种进行PD相关基因修饰,制造出与PD相关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目前常用的制备手段主要为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3]。本文主要介绍MPTP、鱼藤酮、LPS以及转基因四种PD动物模型,讨论四种PD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为深入探究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2PD模型

2.1 MPTP模型

MPT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海洛因中间产物,呈高度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2]。其作用机制为:MPTP与星形胶质细胞中的单胺酶B结合并氧化,最终形成有毒物质MPP ;MPP 通过相应转运蛋白进入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积聚,当到达一定量后,该物质通过囊泡转运蛋白进入突触小泡,最终抑制呼吸复合物I的功能,干扰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作用,导致ATP合成下降,线粒体损伤[1]。MPTP被广泛应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能模仿PD患者的病理变化和运动特征。根据给药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双侧模型和单侧模型。其中,系统性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可建立双侧模型,此类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PD患者的病理及行为表型;经颈动脉给药或颅内给药可建立单侧模型,此类模型的优点是在进行治疗实验时,未损伤侧可用于动物自身对照。根据建模的进程快慢可分为急性模型、亚急性模型和慢性模型。其中急性建模时,MPTP每隔2h注射1次,共注射4次。给药剂量的不同,引起的疾病表型也不相同。小剂量时可引起轻微的神经损伤,无明显行为表型,属于症状前模型,可用于代偿机制研究;大剂量时可引起急性神经元变性坏死,可导致类似于晚期 PD 病理改变,可用于病理神经解剖及病理生化方面的研究。亚急性模型损伤较急性模型要慢,一般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可用于反应相对较慢的代偿机制研究。最常见的还是利用MPTP建立慢性模型,多用于行为学、运动障碍和病理等方面的研究[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