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928年美国新泽西州修建了第一座苜蓿叶式互通式立交。建成后,平均昼夜通过车辆达62500辆之多,通行能力大,行驶安全,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互通式立交很快被广泛采用。各国逐步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在进行互通式立交选型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理念也有所不同,国外立体交叉整体向着多层定向形式发展,同时这也是互通立交领域的发展趋势。
我国修建互通式立交起步于城市道路,而后发展于高速公路。1955年武汉滨江路修建了第一座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直到70年代,北京修建二环线时,才大量规划并修建了一系列互通式立交。目前国内一般都采用专家评议法对互通式立交方案进行比选研究。在实际中应用较广泛的还有技术经济比较法和综合评定法。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成熟,立交的设计更是与城市的文化及历史底蕴紧密的联系在一块,立交不但服务于社会生活,更是这个城市人文特征的体现,构筑成高速公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常见立交形式:
四方向:
苜蓿叶型(Cloverleaf)是设置四个环形匝道,让左转车辆行驶约270度的环道后自右侧汇入高速公路。优点在于无平面交叉,匝道不互相干扰。缺点为占地面积大,且路线迂回较长,两环间的路段也容易形成交织路段,直行车辆易受转向车辆干扰。环状型(Stack)为设置全方向的高架半直接式匝道穿越两高速公路间,与对向右转匝道相互汇流后再汇入高速公路;其交流道层数多,无苜蓿叶型容易产生车流交织的缺点,但造价较昂贵,也容易产生视觉上的景观冲击,一般多为三层。
环状苜蓿叶型(CloverStack)为苜蓿叶型交流道和环状型交流道的结合体。不但可以拥有环状型交流道的优点,造价也相对便宜。
钻石型(Diamond,也称菱形)由两条道路十字交叉,主要道路以分离形式穿越次要道路,在以相交道路为轴线的四个象限内,从主要道路两侧斜向引出单向进出匝道至次要道路平面交叉口,总体布置成菱形结构。特点是仅主线上需建结构工程,不需要为转向车流修建专用转向匝道,所有转向车流需在次要道路平面交叉口内通过,因而能保证主线交通的通畅,并且造价低,占地面积小。
部份苜蓿叶型(Partial Cloverleaf)是钻石型混合一到三条非直接式匝道(环道)而成。与苜蓿叶型相比,在取得土地兴建的弹性更大。缺点为环道设计容易造成车流回堵。
三方向: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