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事件下SP调查问卷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私家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大堆交通安全问题。为此设计一个能够应对各种特殊事件下受众选择意向的问卷就显得格外必要。
1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特殊事件下SP调查问卷设计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学者就对SP调查发起了研究,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特殊事件下SP调查问卷的设计已经相当成熟了。
SP调查起源于经济学领域,作为一个市场研究工具来了解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开始尝试将SP调查引入到交通问题研究之后,美国、澳大利亚等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查研究。直到1983年,Louviere和Hensher将SP调查运用到城市居民的交通方式选择研究后,SP调查才开始在 交通领域广泛应用。80 年代,研究人员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1989 年《运输经济与政策学报》上出版了《运输领域的SP 方法研究》专辑,使SP 调查在交通领域得到进一步推广。几十年的实践证明, SP调查方法已越来越成为交通行为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目前已应用于出行方式选择研究、泊车选择以及路线选择等诸多方面。
国外学者Rong-Chang Jou; Soi-Hoi Lam; Yu-Hsin Liu; Ke-Hong Chen在他们的研究中探讨了高速公路在提供不同类型即时交通资讯时的路线切换行为。所述偏好调查的实验设计是基于对在休息区随机选择的旅行者提供的四种实时信息的设计。他们研究中定义的四种实时信息分别为定性、定量、定性指导和定量指导。有限理性框架,也被称为无差别带方法,应用于高速公路路线转换行为的建模。两个重要的变量,旅行时间和旅行费用,都包括在无差异带。在这项研究中,最好的路线转换规则,旅客的当前路线相比,最好的路线,以进一步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为高速公路旅客的路线切换行为提供不同类型的实时交通信息。
另一批学者则着重研究了城市中可变交通标志对驾驶员行为选择的影响。他们认为交通事故等交通事故是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为旅客提供交通事件信息,对于维护城市快速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研究旨在描述城市快速路网中可变交通标志(VMS)交通事件信息时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对旅客的行为进行了陈述偏好(SP)调查。结果表明,旅客可以根据VMS提供的路段的拥堵信息来确定其备选路线的出行时间。
2.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是交通大国,道路上交通事故频发,发生交通事故后,道路上人们的交通行为需要进行预测,而此时的RP调查由于存在太多缺陷不得不被淘汰,这时就引出了新的概念:SP调查。
国内一大批学者对SP调查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分别做了研究。
苑盛成、王刚桥、马晔风、张辉这四位学者对基于实时数据的应急交通疏散仿真方法做了研究。他们认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非常态复杂系统问题,目前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由于突发事件发生频率低,演化模型不明确,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在常态下广泛适用的传统仿真模型和基于数据的模型,通常难以直接应用在非常态情景中。所以他们提出了,使仿真系统能够兼容常态与非常态仿真计算,增强了其在非常态下的适应能力。本文以大规模交通疏散为例设计了仿真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应急状态下交通仿真系统的预测准确性,并有能力提供多种事件的可能发生方向,为交通疏散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