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了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共享物流理念及实践探究,共享经济的概念在国外出现的较早,但是将其作为一整经济手段还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物流信息的共享平台也一直是国外物流行业较为重视的一个部分,相应的研究文献多将重点放在实际的应用上和平台中的技术支持手段中。
1 国外研究现状
(1) 关于共享经济内涵
共享经济这一概念出现于上世纪 70 年代,而直到 2000 年左右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共享经济的认识不同,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分享经济、协同消费、点对点经济、网格经济、零工经济和使用经济等。根据《彭博商业周刊》统计的不同称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次,在本文中为方便起见,除了特殊引用外,统一采用“共享经济”来泛指这一理论。关于共享经济最早是由美国的两位研究社会学的学者Marcus Felson 和 Joe L.Spaeth(1978)在《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文章中以“协同消费”的说法提出的:在文中 Felson 和 Spaeth 通过对“汽车共享”行为的研究,解释了“协同消费”的理念,认为它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个体通过第三方市场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商品与服务交换[1]。当时这一概念的提出并未受到社会大众和专家学家的关注,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协同消费的理念在实践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 2000 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低迷,产能过剩,迫切需要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基于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共享经济再度被人们所提起。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不断发展的理念,目前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界定,有不少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探讨。
除了 Felson 和 Spaeth 之外,Rifkin J(2000)在《The Age of Access》中从使用权比拥有权更重要角度阐述共享经济,主张在未来人们不一定需要拥有资产,而是要关注使用的过程[2];学者 Rachel Botsman和Roo Rogers(2010)继承发展了Felson 和 Spaeth 的思想主张,从消费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共享经济,他们认为共享经济就是在互联网高科技新技术的背景下,人们传统的消费方式转变为“租用”“交换”“共享”等形式,关注的重点在于消费方式的转变[3];Benita Matofska(2016)认为共享经济是围绕人类、物质和智力资源的共享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它包括不同的人和组织的共享的创建、生产、分销和消费等[4]。根据国外学者对共享经济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大都是从社会生产过程中(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某一个环节或整个过程进行论述。
- 关于共享物流
国外对相关的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较早,对物流的研究也要较国内的成熟,其演技只要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如在物流信息共享方面John J等人(2008)提出了有关集成化的物流信息的管理平台,即MIS(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System);此平台以构建统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合作伙伴管理经营绩效方式,并展开相关的在线业务。此平台的构建使得不同区域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运营交互不再受限制[5]。在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方面,1933巴黎成立了国际集装箱协会,制定了统一的集装箱标准,为全球范围内集装箱的“共享”奠定了基础。美国1949年前后形成了以通用公司为中心的食品行业托盘共用系统,并依此开始实行全国的托盘共用系统。
2 国内研究现状
(1) 关于共享经济内涵
虽然我国对共享经济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之势,虽然说法各异,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可以分为三种,其中第二种是受大多数人推崇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冯海超(2013)认为“分享经济是一种新产权观”,这种产权观可以分为财产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两层,对闲置的资产主张“租”而非“买”,认为如果不使用就是浪费[6];姜奇平(2016)提出“共享经济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从未有过的产权革命,是产权的核裂变,把所有权分裂为支配权(ownership)和使用权(access),认为支配权对应《物权法》中的“归属”,使用权对应《物权法》中的“利用”,主张以租代买,按使用收费”;简单来说,这种观点就是认为共享经济在本质上主张所有权、使用权分离,对未充分利用的闲置资产,关注其使用权,轻视甚至忽略所有权即“不求拥有,但求所用”[7]。第二种观点:柳悦丰和张鑫(2015)认为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能充分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平台,快速的实现供需双方对闲置资产的精准匹配,以达到双赢的目的[8];胡宁馨(2016)提出分享经济是一种起源于经济危机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对闲置资源进行方便而又经济分享的商业模式[9];杨帅(2016)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绿色发展模式,它基于互联网平台,以达到对闲置资源充分整合利用,以及全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10];李波和王金兰(2016)认为共享经济是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基础,实现对闲置资源处理的商业模式[11];除了上述的几位学者之外,还有其他研究者也都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基于互联网平台或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对闲置资源的有效整合匹配,从而提高社会资产的周转率,满足个人或社会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的经济发展方式。第三种观点:刁卫东和赵洪进(2016)认为共享经济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对闲置资产所有权的共享,物尽其用,提高社会效率的新兴发展模式[12];中银国际证券(2016)提出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13];总的来说,第三种观点是对前两种观点的整合,既从产权角度又结合经济发展的模式创新界定共享经济的内涵。
(2)关于共享物流。
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有:欧阳明慧,韩金雪(2018)认为共享物流有四个模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模式、物流技术与装备资源共享模式、运输与配送资源共享模式、物流人力资源共享模式[14]。庞彪(2017)认为物流行业开放共享是趋势,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普及及应用和物流标准化的快速推进,共享物流未来必将朝着智慧共享发展[15]。田晓剑(2017)的文章根据国内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的现状提出应以需求为主线,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信息化水平,并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打破物流信息共享瓶颈[16]。杨从亚、徐海峰(2013)的文章中根据云计算技术中的优势,提出了一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设计思路,从分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需求入手,给出了设计平台的基本定位并结合云计算技术的模式,分析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各个系统功能和各子系统模块并对其做出设计,为系统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17]。孙笑,刘春延,张池军,董泽稼(2017)在文章中旨在将'互联网 '理念和视角引入敏捷物流管理中,搭建以Internet 为基础的敏捷物流管理信息共享平台,达成敏捷物流信息与数据业务之间的共享。作者用文献分析和现场调研等方式,提升敏捷物流作业过程中的信息共享效率并减少成本。文章的最后得到较强的实践价值的结果,实现最优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效果[18]。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