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研究现状
- 关于冷链物流运作现状的研究
1894年,美国人巴尔里尔(Barrier)和英国人莱迪齐(Ruddich)最早提出冷藏链Cold chain)的概念。美国于2003年2月成立了冷链协会(CCA),该协会由航空公司、卡车运输商、地面搬运商和设备生产商组成,是业内主要非牟利组织,主要研究易腐货物的有关问题,为运输温控货物制定标准化的指导原则,其宗旨是控制易腐和对温度敏感产品的运输。2004年,美国冷链协会发布了《冷链质量指标》(CCQI),并指出这一标准可以用来检验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程度,并为整个易腐货物的供应链认证奠定了基础。Kwanho Kim(2015)在文由于对献中提到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与日俱增, 一种特殊类型的物流-冷链物流(UCCL), 已成为需要特殊温度的物品运输的一个重要部分。UCCL 的目的是保证交付物品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通过射频识别(RFID) 标签和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监测和跟踪 UCCL 中的交付物品的环境条件是实时的然而, 由于UCCL的许多可能的风险案例所造成的风险管理规则的复杂性, 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1]。Abimbola Odumosu(2016) 认为冷链物流是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进步的东西[2]。
- 关于冷链物流优化策略的研究
1970年,美国左尔,对阿萨德的3T原则进行补充与拓展,提出“3P”理论。相同的产品的同等冷藏条件下,品质还取决于产品冷藏前的质量(Product,加工的方式(Process),包装的因素[3]。1971年,美国Bauman创立食品卫生,品质管理方式(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包含7个原理,即“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监控每一个关键控制点,当发生关键限值偏离时采取纠偏行动,建立记录保持体系和建立验证程序。2004年,国际冷链协会发布了第一个产业标准,冷链绩效衡量标准(CCQI)[4]。
- 关于优化方法的研究
Emrah Demir(2014)利用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ALNS)优化路径,用 ALNS 作为搜索引擎, 用两个目标函数的量化检验了四个后验方法, 即加权法、归一化加权法、ε约束法和一种新的混合法 (HM)。HM 将自适应加权与ε约束法相结合。为了评估算法的有效性, 生成了基于真实地理数据的新实例集, 并编制了一个双标准 PRP 实例库[5]。Steven Duret(2015)等人研究表明, 冷链上的产品时间温度分布是影响苹果最终质量的最主要因素,通过接受和拒绝算法进行的精细分析揭示了 CA 存储和预测的影响[6]。
- 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冷链物流运作现状的研究
冷链物流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减少食品损耗,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使各个物流环节处于完全低温环境并实施全程温控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目前国内有关冷链物流运作现状的研究有很多,大家对现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北京中食新华科技有限公的的胡天石(2010),对冷链物流的特征进行分析,浅谈了复杂性、协调性和高成本性,强调了3T原则,即time、temperature、tolerance.认为冷链物流在成本、执行标准和市场化程度上有待改善,对冷链物流的认知还不足够,设备设施落后,这些都是有待提高的重点[7]。北京物资学院的安久意(2010)总结了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多达200多项,涉及到采收、储藏、运输、冷加工、配送和批发、零售、信息等各个环节,同时还涉及冷链过程中采用的设施设备、作业技术以及检测方法、卫生检查等环节[8]。北京航天工业学院毋庆刚(2011),运用SWOT方法总结出我国冷链物流内外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认为国内市场潜力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政府扶持上也有一定的优越条件。但体系、设施设备以及发展滞后的问题是现在冷链物流发展的劣势。总结出目前冷链物流发展迅速、制度过程逐渐规范起来、企业也在发展[9]。河北工程大学彭丽霞(2011),认为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8%以上,但物流成本占总食品成本的70%以上,远高于国际标准50%[10]。中南大学的梁飞(2012),认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前景光明,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就是和国内的其它产品的物流相比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从硬件水平、软件水平、规模状况及市场化程度分析了运作现状[11]。上海海事大学漆莼(2012)结合国内冷链物流大数据从市场潜力、可供资源、冷链利用效率及信息系统构建上总结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不平衡、不完全的问题。国内情况大多是分析了了冷链物流建设、设施设备、政府扶持、成本等不足[12]。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宁(2013)提到: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对于速冻食品的需求与口俱增。但是我国冷链运输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市场的需求。相比较传统的物流研究,冷链物流作为特殊的物流方式,受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缺乏,由于受到冷链物流先期投入资金大的影响,基础设施也不完善。滞后的冷链运输制约着我国冷冻冷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传统的常温物流不同,冷链物流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不仅受环境制约,还受企业等各方的影响,所以选取生鲜食品质量管理,经营模式,配送管理这三个部分作为研究内容[13]。江西财经大学甘燕红(2016)认为我国冷链物流上下游之间缺少整体规划、基础设施不全且资源分布不均、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缺乏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14]。
(二)关于冷链物流优化策略的研究
国内对于冷链物流优化策略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从冷链物流整体供应链到作业各个环节基本涵盖。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韩宇红(2006),认为优化冷链物流需从整体规划入手,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并改善设施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共同配送[15]。西南交通大学叶海燕(2007),认为冷链物流必须服从3P(produce、processing、package)、3C(care、clear、cool)、3T(time、temperature、tolerance)、3Q(quantity、quality、quick)、3M( means、methods、management)这些条件和标准。优化研究上还是要从基础建设、国家政策、设施设备的更新、一体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善[16]。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赵艳艳(2009),就货物的易腐性、时间有限性、装备特殊性利用配送成本构成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冷链配送成本进行了优化计算,并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优化模型[17]。山西财经大学林晓超(2011)认为在冷链物流优化上应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POS 技术、EDI 技术和 GPS 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18]。北京交通大学阙丽娟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刘冰(2014)共同研究得出优化策略通过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19]。上海冈村家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冯萍(2014)提到WMS系统,围绕其入库、在库、出库三个主要流程进行分析总结。通过WMS系统的综合协调与支持实现物流成本减少、效率提高、作业零差错,使企业利益最大化[20]。云南农业大学唐秀英、杨琳琳、施杰等人(2015),认为冷链物流优化可以从网络布局入手,提出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多个冷链物流网点的选址,尤其适用于区域性物流网点的选址,寻求区域内运费最小化[21]。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魏江平(2016)就行业标准和注重创新两方面进行了补充,注重培育冷链物流人才[22]。
(三)关于优化方法的研究
刘镇、徐优香 (2013)在针对冷链物流配送车辆路径优化问题上时,利用云计算模式处理配送车辆实时路径的优势[23];吕俊杰、孙双双(2013)、李雅萍(2013)分别利用蚁群算法和节约里程法对鲜活农产品的配送路径进行优化,使得配送成本最少[24-25]。五邑大学李亚男等(2016)在保证城市对冷冻食品需求的基础上,以碳排放为约束条件构建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优化模型,并根据配送运输网络模型求解的复杂性,利用遗传算法得到最优解,为城市物流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决策参考[26]。安徽理工大学陶云、张鹏程(2016)针对冷链物流配送优化问题,以配送成本最低、运输路径最优为目标,发现冷链物流存在配送成本较高、配送路径待优化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路径优化的论点。考虑货损成本和惩罚成本,构建带时间窗的配送模型,并选用遗传算法作为路径优化的算法基础,引入Tent混沌映射对种群加以扰动,对算法各算子模块作改进,得到改进遗传算法,并以淮南田家庵区苏果超市冷链配送为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27]。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