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IMA-BP组合模型的城市常规公交客运量预测模型设计文献综述

 2022-08-02 14:27:51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经、政治、文化等领域进入了高速的发展阶段,导致人民各方面的物质需求几何倍的增长。原有的客运站、公交线路、公交的到达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的需求。基于此状态,需要对人们的日常出行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更新城市的交通规划,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交通拥堵问题造成的损失】

目前很多城市在主城区尤其是以老城区为基础扩建成的主城区,由于当时布局规划的不合理。经常会出现,交通设施陈旧破损杂乱,各种交通流互相干扰,以及居民遵守公共交通规则的意识淡漠等各方面原因造成了主干道交通拥堵。有相关资料表明城市每年因为交通拥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往往超过十亿元以上,还不包括治理环境等方面的经济投入。可以说,治理城市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的核心工作之一,而对于城市常规公交的客运量的预测就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基础。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数据,截至2012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2089万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家。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上升,中国的交通拥堵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学术界关于中国交通拥堵成本的估算模型也逐步得到发展,对于拥堵外部性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作为“轮子上的国家”,显然更迫切的需要解决拥堵这一问题。外国学者和研究机构率先开启了拥堵成本的估算,影响较大的包括,Maddison D(1996)构建的交通拥堵外部成本简单概念模型[1]; 二是美国得克萨斯交通研究所(TTI)年度报告中所使用的估算模型[2]。通过模型总结出一下三个主要的成本损失。

·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主要体现拥堵造成的交通参与者时间损失。这种损失主要体现在这些时间的机会成本上。基于Maddison D(1996)提出的理论框架,谢旭轩等(2011),吴奇兵等(2011)进一步放松了交通参与者“都一样”这一假设,针对驾车/乘车者收入水平、出行目地、交通方式的不同分别计算其时间成本[3]

·能耗成本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