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 共享单车故障车辆回收路径优化研究—
—以摩拜单车为例
1 国外研究现状
公共自行车系统在 20 世纪 60 年代起源于欧洲,随后推广开来。早期大多数学者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研究多集中于它们的历史和发展,促销策略和安全问题,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特性分析、运营管理模式等等。后期为了提高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质量,很多学者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布局选址规划、需求预测、调度优化等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无桩式共享单车并不涉及选址规划,因此下文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数据模型处理和调度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现状综述。
- 公共自行车系统数据处理及模型方面的研究:
Schuijbroek(2017)[1]等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优先路径——第二启发式算法,其中多项式大小的聚类问题同时考虑服务水平可行性和近似路由成本。通过来自Hubway(波士顿,马萨诸塞州)和Capital Bikeshare(华盛顿特区)的实际数据的广泛计算结果,得出启发式优于纯混合整数规划公式和约束编程方法。Labadi(2012)[2]将 Petri 网引入公共交通,基于加权的 Petri 网,为公共自行车系统提出了模块化动态模型,并通过仿真预测自行车租赁点的借还车需求。Jian等[3](2017)基于马尔可夫模型处理时间不均匀的自行车分配问题,通过计算站点的流入率和流出率,合理预测每个站点的自行车数量。
- 公共自行车系统调度优化方面的研究:
Chemla(2013)[4]等首先提出了公共自行车转运问题,旨在解决公共自行车不同车桩之间自行车数量的不平。Raviv 等(2013)[5]以最短路径和客户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引入惩罚函数将需求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基于时间、调度序列和弧的 MIP 模型。Kadri等(2016)[6]以在不平衡的状态下站点总的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公共自行车的静态调度模型,并且采用分支定界算法求解。后期,有学者发现自行车会在站点间不断流动,需求量发生动态变化,因此很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公共自行车的动态调度研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发展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2007年至2010年为第一阶段, 由国外兴起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引进国内,由政府进行统一管理,主要为有桩式公共自行车。第二阶段为2010年至2014年,国内开始出现专营单车的企业,但公共单车仍然以有桩式单车为主。2014年至2018年为第三阶段,随着“互联网 移动”的发展,戴威建立了首家共享单车平台ofo小黄车,后来以ofo小黄车及摩拜单车为首的互联网单车应运而生,无桩单车的便捷性使其逐渐取代了有桩单车。
尽管共享单车出现的时间还不长,但国内也出现了与其相关的研究成果:
- 共享经济方面的研究:
姚珣,乔俐(2018)[7]萌提出对共享经济的内涵;进而对Uber和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解析两种模式的特征和适用范围,为共享经济模式的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夏琳琳(2018)[8]结合“滴滴出行”的案例,从合作目的、合作的制度安排、合作方式等方面,对共享经济中合作关系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应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同时创新监管模式,其次传统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 ”模式再次要不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最后要不断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为市场主体提供可靠的交易环境。李英东(2018)[9]提出与传统商业资本依靠商品买卖来实现商品价值、获取利润不同,共享单车资本在传统商业资本运动形式(G—W—G′)中加入了共享过程(G—W—S—G′),形成了一种新的价值实现过程。常勤勤(2018)[10]从共享产品经营行业发展的环境因素的发源和成因开始,通过对环境的考察挖掘通过研究分析构建了构建 ISM 和 MICMAC 模型。在共享经济和互联网 的共同作用下,共享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创新驱动为发展的新型引擎。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