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住房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以浙江省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8 11:00:26

政府住房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口,投资,消费”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我国,与“出口和投资”相比,“消费”显得有些动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区房价不断上涨,年轻人的生活负担随之增加,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决策者开始关心住房问题是否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本文主要从住房保障的角度出发,对“政府住房保障支出与居民的消费关系”进行了梳理,发现除了四种解释消费不足的理论之外,住房因素也会通过“影响财富”和“储蓄机制”两条路径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而政府住房保障支出作为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更是对促进居民消费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费不足; 房价与消费; 住房保障; 政府支出;

一、文献综述

消费不足的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以2015年为例,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大约为227829.9亿元,当年的GDP为689052.1亿元,两者之比为33.1%,同期美国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68.1%,英国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64.9%,而日本的该项比例为56.6%,可以看出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相比,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比例不高,消费的拉动作用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为此,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决定。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新背景下的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供房体系的提出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保障性住房作为新供房体系下的一大特点与传统的商品住宅有着很大区别,其职能的实现对于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有着深刻意义。而政府住房保障支出除了包含保障性住房的部分,又增加了住房改革支出和公有住宅建设改造支出等,使得政府提供的整个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整。于是,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政府相关的住房保障支出是否会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一)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解释

有很多学者对消费不足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从四个角度展开。第一种角度:从预防性储蓄出发,认为我国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削弱了人们未来承担风险的能力,为了减少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人们只能加强储蓄,削减开支(杨圣明,1984;周绍杰,2010;杨汝岱和陈斌开,2009;)。这样的观点得到了来自学术界的很多学者的支持。早在1984年,杨圣明就探讨过关于储蓄的利弊问题,他指出 “虽然储蓄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家资金紧张的问题”,但是“若数量很大,时间又长,那就难免妨碍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总而言之,过高的储蓄率必然会抑制消费。这种观点笔者认为也是四种解释中最重要的观点,因为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他三个角度的解释最终仍然归根于储蓄。第二种角度:认为收入分配不合理也会影响居民消费开支。因为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往往比高收入者更大,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会导致需求的错配。同时,由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存在,所以收入分配政策还会影响到上面的第一种解释(赵友宝和张越玲,2000;朱国林,范建勇和严燕,2002;)。第三种角度:以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借贷约束为基础。由于信息不完全,借贷双方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此决定的市场利率比均衡条件下的利率更高,导致居民的借贷需求下降(李江一,2018),造成了居民高储蓄,零负债的情况。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信贷约束(低收入者难以贷款,高收入者更容易贷款),导致低收入者的借贷需求下降,居民不可通过减少储蓄来增加现期消费(齐天翔和李文华,2000;),最终引起消费支出减少。国内其他学者,如万广华,张茵等(2001)也通过实证研究说明了这一点。第四种角度:从消费的偏好,习惯以及消费的文化角度出发,解释了中国受到“勤俭持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主观上节制消费,控制了消费支出。雷钦礼(2009)在其家庭消费和储蓄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中也提到了“消费惯性”的重要性。而这些消费惯性植根于消费文化中,消费文化等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因素又解释着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特点(叶德珠,连玉君等,2012)。

上述理论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但仍然能对现下的一些问题存在解释力,特别是在讨论房地产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

(二)房价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