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周边商圈空间分异状况及消费特征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周边商圈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8 11:05:29

关于高校周边商圈空间分异状况及消费特征分析的文献综述

——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全国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广阔的消费市场使得校园经济涌现并得到不断发展。本文就2005至2017年发表在经管核心期刊上的关于“校园消费经济”,“大学生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大学园区周围商圈的发展影响因素”等几个领域进行研究归纳梳理并总结,对高校周边商圈空间分异状况及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自身观点,对于校园周边商圈的转型发展做出一定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商圈;商业空间;消费特征;分异状况

前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又一批的高等学校得到建设,特别是大学园区的崛起给校园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随着大学园区的不断发展, 学校周边的商圈也快速膨胀蔓延,周边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校园经济从传统的基于校内消费外溢到主流的校外消费。何为校园经济?校园经济就是面向大学生,依托大学校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经济。这种经济的主体是各高校的学生,发展的领域以校园为主。随着大学生消费体量的迅速增级,校园周边的商圈也快速崛起。本文主要研究依附于大学园区周边发展起来的大学商圈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关系,以及其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经济期刊上各大学术论文的总结梳理,系统归纳出影响校园经济发展因素的研究。希望对之后校园周边商圈的转型发展做出一定意见与建议。

关于高校周边商圈分异状况的研究分析

明祎琳(2015)在其关于高校商圈的研究中提出,大学商圈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依托于高校,由投资者自发、半自发聚集而形成。高校商圈不同于城市商圈,它不属于城市规划的主要部分,其存在依赖于高校。同时,它的发展也同高校息息相关。当投资者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也就会主动或者在其他人的引领下进驻到高校附近,最终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高校商圈。第二,其消费人群主要是大学生,投资者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和投资选择。一方面对于学生的消费能力不高,其对物美价廉的产品较为偏爱,经营者为了投其所好,所以其销售的多为价格低、小而精、比较平价的商品。另一方面学生的寒暑期假期也会导致商圈有明显的时效性与周期性。第三,店铺规模小,经营种类多为餐饮类。而黄儒强(2014)则认为校园商圈区别于一般商圈的的显著特征为1.消费群体更加集中。2. 消费群体交互性更加强。3. 消费行为的可预测性。安丰沛(2009)提出校园商圈除了具有服务对象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以学校教师和周边居民为辅;存在周期性萎缩等特点之外,还提出了校内与校外商业竞争的位置优势不平等性。其指出,一般高校的占地面积都很大,在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水平大体相当的情况下,购买便利性常成为首要考虑因素。这也充分说明了校园商圈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中,购物的便利及距离的远近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曹琳(2017)在其基于学生日常消费行为的大学校园商业空间布局的研究中认为国外采用开放式校园规划,与周边保持互利共生关系。牛津和剑桥是校园城镇模式代表,再比如日本的学生街,都是大学与周边资源共享、学校与周边紧密联系的代表。日本的“学生街”还是有志向的人们聚集的场所,他们在这里沟通和学习,从而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学生街”就成为了一座桥梁,紧密联系着高校和周边地区。国外的高校在进行校园建设时,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与附近区域的融合,建设开放式的校园设施、交通、景观,看重使用者参与建设起到的作用,合理建设校园,从而实现高校设施和附近区域共享互利的目标。

周蕾(2017)在其研究发现,工作日学生消费行为空间受学习时间限制,多集聚在距学校20分钟出行时间距离范围的大学城内,而休息日大学城外活动比重显著提高。学生就餐活动具有在学校周边、大学城中心区、大学城外商业中心的三重指向空间特征;购买衣物具有大学城内高度集中、远处指向大学城外高等级商业中心的双重指向空间特征;购买日用品具有大学城内高度集中的空间特征; 休闲娱乐具有近校集中和大学城外分散的空间特征。

姚亦梅(2010)在其现代高校商业空间环境形态研究中说明,高校校园商业种类一般都是以餐饮,生活服务及百货为主,穿插有水吧、茶吧、话吧、影视厅、音像店、礼品店等小型的商业设施。校园商空间的分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特性:1,插入式的零星分布。2,沿学生出行的主要道路分布。3,独立的商业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