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文献综述

 2022-09-07 20:44:39

文献综述

吴玉萍介绍了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以及新贸易体制下环境保护问题发展的趋势。赵海鸥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类及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化学品与医药品、食品进口、机电产品出口、纺织品与服装出口带来的影响。薛荣久从我国产品生产环境分析,指出环保意识浅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环保法规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企业认证意识浅薄、认证能力低下、环境保准过低等问题是我国难以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杜强从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市场范围、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企业出口成本和经济效应、国际贸易关系这五个方面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产业存在的影响。张海霞认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实施的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决策时更多考虑技术标准认证的产品,促进生产商提供对环境有益的产品和服务,该措施会促进进口国消费者提高对进口产品的需求,而对缺少此类标志或达不到标准的中国产品需求会下降,进而影响中国产品的出口。童霞、山丽杰、吴林海认为现有的中国出口贸易发展模式未将因环境污染和破坏资源必须支付的环境资源成本计入经济体系内,未体现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应建立绿色环境政策体系,将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安全,平衡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转变外资利用路径,服务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并通过政策诱导技术溢出,采取合适的贸易环境措施,制定相关环境技术标准,严禁国外污染产业和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生产向中国转移。李丽提出应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关注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发展态势,提高国内出口产品质量与水平,与国际接轨。王玉婧、刘辉煌认为随着国际的“绿化”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扩散,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是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克服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陈红梅提出应组织高水平绿色科研队伍,尽快培养国际性专业人才进行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交叉结合研究,及时辨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改进,充分利用国际环保公约、贸易协议中的非歧视原则,运用外交手段正面反击发达国家滥用绿色贸易壁垒的行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Michael·Porter提出了著名的“波特假说”,认为严格而适度的环境标准可促使厂商提高资源利用率,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使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环境质量,创新效应会改进生产过程与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从而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G.T Svendsen和U.S Brand以美国为例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微观原因,指出当一国工业企业认为提高环境标准可以为本企业保护市场和带来利润时就会促使该国政府实施环境壁垒措施。R.E Kohn提出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环境政策限制消费中产生的污染,当外国生产者无法遵守他们出口国的环境标准时,政府不应当禁止进口,而是由国内企业生产好的替代品同时对这些进口商品征收环境税。

资料编号:[28505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