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对环保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上证环保产业指数成分股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8 14:31:47

绿色金融对环保产业的影响研究

——基于上证环保产业指数成分股的实证研究

摘要:绿色金融对环保产业有影响不断加深,当今中国绿色金融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研究绿色金融的各种因素对环保产业的影响程度有很重要的意义。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分析,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上证环保指数40成分股数据,实证分析金融支持对于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比较出不同因素对环保产业发展作用的差异性,为制定的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与经验依据。

关键词:绿色金融; 环保产业; 实证;成分股

绿色金融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资源为目的新的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活动相反,绿色金融更注重生态环境效益,更注重环保产业,是现代金融发展的方向。在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上着重强调了“绿色金融”的概念, 其中以绿色为代表性标志的投资, 融资行为, 例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概念被广泛接受。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资金,投资回收期较长,环保产业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融资路径,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可以缓解融资瓶颈。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绿色金融起源于二十世纪欧美发达国家,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了世界首家“生态银行”,用于环境项目优惠贷款。绿色金融在2000年被《美国传统词典》 定义为“环境金融 ”或“可持续融资 ”, 即将绿色金融定义为旨在应对环境危机的诸多问题,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Salazar (1998)认为, 绿色金融是寻求环境保护路径的必要金融创新, 是连接金融产业和环境产业的重要桥梁,是一种旨在规避环境风险、促进环境保护的融资行为。2003年6月,荷兰、美国等7国的10家主要银行宣布了“ 赤道原则”——实施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由于赤道原则是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标准。Scholtens和Dam(2006)在分析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以后,重点分析了并未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在风险管控、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声望等各个方面与前者存在的差距,研究发现,实施了“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能够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Labatt、White (2002) 认为绿色金融是指将市场作为研究基础, 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的金融工具。Jeucken (2006) 以金融机构为出发点, 更加倾向于从金融业绿色发展的角度理解绿色金融的内涵。

Jacqueline Li (2015)表示, 近几年来世界金融机构均致力于开展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与环境因素有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健全了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科学把握金融绩效影响机制,使绿色金融不断完善与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