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教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2022-08-09 19:32:14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选拔也提出了多样化的的要求。然而,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起步较晚,学校向外输送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存在不匹配问题,因而国内对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的相关研究颇多。胡纯在(2014)在《国外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析》一文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道德、能力、身心等的真实状况,对整个评价体系功能的发挥也有不利影响。李真也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我国高校现行的学生综合测评条例大多是以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作为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划分为德、智、体三个方面,所占的比重分别是20%、70%、10%,三个方面中各设了一些指标,分别打分后进行汇总。其以此讨论了素质测评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该方向的评价体系。刘进荣、阎岩、吴彦璐(2018)在《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中通过在全国不同地区十余所高校的调查研究,来发现现行的两大测评方面:基础性素质测评和发展性素质测评,存在哪些缺陷。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测评体系的直接受测人——学生本身的看法进行了统计分析。

再看国外。国外没有国内的“德、智、体、美、劳”等概括性的说法,但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类似的体系。比如,陈思羽、姜永成、刘春山、魏天路、李宪之、焦仁宝(2015)就在《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能力培养分析》中描述一个澳大利亚会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拟定的“能力框架”。主要通过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一个学生初为“社会人”的基本素质表现。李冬梅(2017)在《学生综合素质——国外高校咋评》总给出了诸多例子。美国讲究多元主体参与,一名高中生想要进入大学深造,必须向高校提交入学申请书,学校会以依此考量申请人的综合素质,这份申请书需要由校长、教室、学生本人等多元化主题,围绕学生的经历、所学课程和成绩等进行推荐与评价。以哈佛大学举例,教师评价内容可包括对学生的认识经过和主管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情况、优缺点、和他人比较等;学生自评可包括课外兴趣活动、学术荣誉、课外工作经历等。总之,“多元”二字始终贯穿在整个综合评价过程中。再比如日本,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强调“个性”。2016年东京大学推荐入学考试要求中可以总结出该校对考生要求具备的素质,包括了强烈的好奇心、自主学习与研究精神、敏锐的洞察力、开拓创新能力、为了目标而拼搏不止的坚韧性、高超的专业水平、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与奉献意识、正确的道德与伦理观念等。比起“全面综合、样样涉及”,更看重的是“个性与特长”。

(二)研究主要成果

张琼(2004)在《试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中明确提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应遵循的三大原则,分别是导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而刘龙华(2016)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中又对这三大原则作了扩展解释,同时提出设计基本素质的五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冯遵永在《关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中依据我国现有评价维度,分析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大方面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张鹏(2016)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构建探析》中指出,要明确测评内容及方法,着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内容、指标的建立、指标权重的分配进行探讨,同时根据对学生日常管理及要求,设定加分项和减分项,构建一个完整的包括三级指标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康鲜菜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中指出,这种系统化的建立,对管理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减少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通过实时操作和展示,使得测评工作更佳透明公开,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周纯、李化俗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分析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发现,目前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呈现良好,但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尚需改善。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极为复杂,主要包括内、外部环境、科学技术、教师因素等。由此,首先对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进而把握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最终遵循上述导向性、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提出“由因溯果”的逆向型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评估大学生地综合素质发挥作用。

李斌(2017)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模糊综合评价》中采用层次分析法为研究方法,构建各层影响因子间的判断矩阵,在对判读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并以此为模型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得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科学实施方案。魏晶、吕婷、刘意岚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探索》表明其研究从评价观的角度出发,对国内30所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进行评析,并尝试提出一种从赋值型、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型、咨询性评价的新评价方式。李金雄、温赏、周金城、常礼昌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中建立了以思想道德、学习情况、创新实践和身心素养为一级师表的层次结构模型,采用改进的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用实例证明了能够公平、科学地评价综合评定问题。

归纳国内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领域研究的总体情况,主要包括“目的与作用研究”、“基本原则研究”、“测评指标和方法研究”三方面。其中测评指标与方法对于后续系统的具体实现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1. 发展趋势

如果说学生是由学校这个“大工厂”所创造出来的“产品”,那么在“产品”被投入社会使用的时候,这份提交给社会各界评价的“产品质量说明书”的拟定,就必须从匹配当今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出口,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后一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然成为了全民共识,设计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来适应现状,是高校教育研究发展的要求。在评价体系的设计中,高校要注重以发展的眼光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要注重反馈、咨询机制的建立,并通过适当的互动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引、督促和激励,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面对未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