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课堂内外的应用现状调查文献综述

 2022-08-12 11:07:31

人工智能课堂与课外综合学习研究评述

——智能时代教育的变革和探索

摘要: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行业,可从教、学、考、评、管等教育产业全流程,实践个性化教育。从人工智能的技木供给角度看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云计算与大数据、机器人与智能控制、VR/AR等技术在各场景中得到了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人工智能课堂;教学模式;智能教学系统;智能环境

引言

自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出台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并通过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阶段升级。而人工智能、大数据、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同时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思考抉择。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普及与推广,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迎来了一次深刻的变革,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育的公平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信息化人工智能再延展到教育,并与其进行深度的结合。而教育变革的发力点也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拓展为人工智能辅助教师教学,同时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渐完善,从出现在课上帮助教师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慢慢顺延到课下测评以及校园安全监测。本文主要探究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模式及课下校园监测两个方面的文献综述研究,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服务,通过智能服务检测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提高校园安全的监测力度,营造一个高效、健康的教学学习环境和氛围。

正文

一、人工智能概念及内涵

人工智能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该词也指出研究这样的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于一般教材中的定义领域是“智能主体的研究与设计”,智能主体指一个可以观察周遭环境并作出行动以达致目标的系统。约翰·麦卡锡于1955年的定义是“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安德里亚斯·卡普兰和迈克尔·海恩莱因将人工智能定义为“系统正确解释外部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学习,并利用这些知识通过灵活适应实现特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人工智能的研究是高度技术性和专业的,各分支领域都是深入且各不相通的,因而涉及范围极广。[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