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2022-08-09 19:23:07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投入成年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制度和对家境困难的学生的支持制度。主要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助学金等。然而这些奖学金助学金都有比较严格的申请流程,以及对相应的申请表格都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我校现今仍采用统一通知并给表格模版,让有需要的同学自己填写并上交审核的流程。这套流程存在这么几个问题:1. 虽有表格模版,但是学校相关部门还是无法确认同学们上交的文档格式是否正确,需要一定人力来判断、修改。2. 学校相关部门的人需要一级级审批,审批不通过的话打印出来的文档就无效了,某种程度上是对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两个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是将所有的数据数字化,包括学生填写和教师审核,直到最后需要打印时才输出格式正确的文件。这就需要一个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本课题勤工助学管理系统本质上就是这么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它集成了奖学金、助学金、学生个人档案等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输出。只不过信息管理系统更为宽泛,而勤工助学管理系统只是对勤工助学这一部分信息的管理,是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具体化。

国外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及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领先于国内,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早在1990年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中就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是数字化校园概念最早的提出者,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高校信息化研究项目。在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中,也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这一概念后在全世界被普遍接受,从而先后出现“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各种概念。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变得更加系统和完善,发展为一种能够充分优化利用数字信息的虚拟环境。数字化校园的思想在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作为数字化校园的主要软件组成部分,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在硬件设施基础上对校园内外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了统一管理,统一了用户配置和管理模型、权限分配机制以及资源配置。

当前国内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开发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1. 高校自主研发,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研发团队,开发适合本校管理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研发出来的系统针对性较强,能较好的满足学校自身的要求。因为研发人员对学校相关流程较为熟悉,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时沟通交流。但缺点也很明显,首先便是高校不一定能投入相应的人力进行研发,并且即使能组建相应团队他们也无法全身心投入,往往会有教学工作或者学习任务等。这会导致开发周期较长,系统后续没人维护等问题。2. 外包给相应软件公司组织研发,高校通过定制部署适应本校管理特点的信息系统。这种方式的优缺点与前面那种正好相反。软件公司能提供充分的人力开发出合适的系统,且研发团队可以全身心投入开发,开发周期可控。但是因为软件公司对学校的流程不熟悉,并且双方沟通也比较麻烦,所以功能上往往有所欠缺,并且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功能的沟通上,但仍与学校预期会有所差距,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的要求。

(二)研究主要成果

蒋东兴等(2008) 著的《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结合清华大学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的经验,阐述了数字校园的概念、建设阶段、大学资源计划、顶层设计方法等,并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基础设施、数据环境、基础中间件、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保障机制等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囊括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大部分功能,是对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很好的理论支持,对勤工助学管理系统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另外,目前我国各省市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勤工助学管理系统。赵建对基于Web技术的地方高校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学生信息填写、资助申请、院系审批、统计查询和报表导出等功能,这些功能也是一个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解决了传统提交表格方式的痛点;独立学院学生奖励及资助管理系统是以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奖励工作为开发依据,面向国内高校,为解决大量的学生资助请求,完成奖助的信息管理系统。此外,浙江省也推出了学生资助管理系统,江苏省也已在使用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南昌大学也开发出了学生资助管理系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