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清洁工程的开展等一系列的活动刺激着保洁机械的迅速发展。当前城市清扫作业方式落后,仍然停留在原始的人工清扫的水平上,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二次扬尘、污物飞溅,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极不相称。因此,提高和美化城市面貌就必须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必须引进专业技术化设备。环卫扫地车辆是保持城市清洁的重要基础装备,是一种集路面清扫、垃圾回收与短途运输为一体的道路专用养护机械。世界上首台道路清扫车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近200年的努力,在产品设计、技术水平、作业操作等各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
- 研究现状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企事业单位人才对环卫扫地车辆的清扫装置、吸尘装置、除尘装置、洒水装置及其总布置方式都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不同的结构方案对清扫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清扫装置对清扫效率的影响最大。
上海电机学院的黄兴华、孙会在《道路清扫车关键部件研究进展》中提到不同路面状况下扫刷的最佳位置的最佳位置参数:对于混合型垃圾,在保证高效清扫效率下的清扫车的操作参数为扫刷侧倾角15°,扫刷转速120r/min,清扫车作业速度2km/h;扫刷类型为切削型和扫拂型;为使作业车获得较好的性能,扫地刷一般接地点的绝对速度为5-12m/h,内倾角约为30°,盘刷接地角约为120°。立式扫盘的适宜参数:盘刷的前倾角调整为4-5°,侧倾角调整为4°。国外针对循环吸扫式清扫车,设计了吹吸结合式吸尘口,在吸尘口处增加导流板以避免吸尘口区域污物的累积。国内袁丹红增加了吸尘口相对底盘的自由度,通过加装卧式扫地刷提高了扫地效率。陈忠基等从延长吸尘口对地面垃圾的有效作用时间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吸尘口前后增设翼板,在两侧增设翼板和侧挡板,可有效提高吸尘能力以及气流的利用率;徐云、曾广银等将通往垃圾箱的风管剧中,吸尘口形状为圆滑弧形,消除死区,增加倒流挡板,增加前吸尘口的高度,会吹风口角度为45°;朱伏龙在吸尘口肩部设置了一个倾斜的角度,提高了除尘效率。Wu等设计了过度链接的带收缩角的吸尘口,指出在保证92%的清扫效率下,最佳吸尘口负压为2.4kpa、最佳作业车速为12km/h[1]。
广西南宁机械厂的吴世华在《NJ-D1600组合滚扫式电动扫地机的设计与改进》一文中指出在机器清扫作业时,两侧扫刷上方的清水喷嘴喷出水雾,压尘湿润垃圾,避免工作场所扬尘,实现了清洁作业。采用液压制动机构,大大缩短了制动距离。覆盖件和垃圾箱均采用FRP高强度客车用玻璃钢一次成行,达到外观美观的同时,减轻了整车质量,降低了安装和维修难度。转向方式采用方向盘式,保证扫地机在行进过程中转向灵活。滚扫机构采用一体式设计,避免分体带来的密封不严而造成的垃圾粉尘泄露。中层每个滚扫采用组合设计[2]。
济南交通高等专科院校的代汝泉在《路面清扫车的除尘装置结构分析》疑问中指出了最基础的除尘结构包括:集尘箱、进风口、帘网、滤网。帘网安装在集尘箱的中后部,用来把体积较大的轻质垃圾挡在集尘箱的前部。对于体积较小的尘粒需采用特殊的除尘结构:撒水除尘、S型除尘和旋风除尘[3]。
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张桂丰在《清洗扫路车的结构设计》一文中详细说明了FLM5162GSL型环卫扫地车的结构设计,具体谈到了副发动机系统、风机装置、吸嘴装置、前洗刷装置、清水罐及污水垃圾箱,特别提及了它的三种作业模式:右道清洗、广场清洗和左道清洗。这三种作业模式可实现全路段的顺行清洁作业。集清洗功能和扫地功能于一体,一车多用,清洁效果好,作业效能高[4]。
江苏南京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的耿兴平,何黎娟《扫路车扫刷触地压力自控装置的研究》中分析了目前扫地车扫刷触地的结构,指出了该类结构的扫路车在进行清扫作业时其扫刷触地压力难以保持一致,存在扫刷磨损快、清扫效率低的缺陷。提出在扫盘和马达之间增加一套压力测试机构,采用机、电、液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实现自动调整来控制扫刷的触地压力[5]。
南宁南机动力有限公司的刘润中在《一种扫地机垃圾箱减压装置的设计》中发现扫地机工作时,滚扫带入垃圾箱的空气过多,造成压力过大,影响垃圾抛掷进入垃圾箱内,影响扫地质量。提出在垃圾箱体上增设两个气压减压管,将粗滤网安装在减压管顶端,底部装有活塞、弹簧、出气口、减压管盖,出气口设有过滤装置。减压管盖可以旋转来调整弹簧压力。通过控制进入垃圾箱的气流来提高清扫效率[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