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的中密度板粉尘火星的检测文献综述

 2022-08-04 10:11:30

  1. 选课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爆炸事故并不罕见,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涉及可燃性粉尘的行业逐渐增多,粉尘的种类和用量也显著增加,例如,塑料、织物、染料、粮食、药物、木材和金属等。虽然在工业生产中,粉尘的产生难以避免,但粉尘爆炸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企业应根据工艺过程的特点,采取适宜的防爆措施,如果难以完全消除爆炸风险,也可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危害,以尽可能地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1]

意义: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爆炸发生的条件,预防和减少粉尘爆炸事故发生或降低粉尘爆炸危害。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粉尘爆炸(如煤粉、粮食粉尘等)比气相爆炸现象要复杂得多,因此,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早在1785年, 世界上第一次有记载的粉尘爆炸发生在意大利Turin的面粉仓库[2]。在1844年, Faradell与Lyell发现在煤矿爆炸事故中,煤粉的爆炸大大增加了甲烷空气的爆炸威力。但各国大量粉尘爆炸的实验研究的兴起,还是在 20 世纪初期 1906 年法国Cou rriers 矿爆炸 1096 人死亡之后。人们在生产和事故中认识到很多粉尘都能引起爆炸,因此,很自然就会想要知道各种粉尘的爆炸的性质及其相对危险性的比较。

但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还首推美国,由Nagy 和Verak is[3]所著的《粉尘爆炸的发展与控制》一书, 详细叙述了美国矿山局近百年来对粉尘爆炸的研究。它对粉尘爆炸的研究方法、装置、粉尘点火、压力发展及防止爆炸都作了详尽的介绍。继美国之后,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挪威以及许多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染料、药物、粮食、饮料、金属、塑料、织物、木材等粉尘。而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则是在 20世纪80 年代, 哈尔滨亚麻厂粉尘爆炸、黄埔港粮食筒仓大爆炸等数次恶性爆炸事故之后[4]

各国研究工作者对粉尘爆炸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粉尘爆炸机理的研究;

2) 对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研究;

3) 粉尘爆炸防爆措施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