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收口旋压机旋轮装置设计文献综述

 2022-07-31 15:52:40

附页: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前言

金属旋压技术,相似于古代制陶的拉坯工序,是指通过旋转工件与旋轮接触产生局部而又连续的塑性变形来成形金属空心回转体零件的方法。具有设备投入小、表面光洁度好、工艺成本低、尺寸精度高、机械性能好等特点。使得这些年旋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增大。[1]

随着全球新能源的迅猛发展,超大口径、超高压、缠绕钢质内胆等各类气瓶的需求会不断增长,旋压各类新品种气瓶的开发也在加快[2],市场对于产品的形状、精度和使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收口旋压技术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论文将展开对406收口旋压机旋轮结构的设计讨论。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据文献介绍[3],旋压工艺的雏形是我国在殷商时期就出现的陶瓷制坯方法,在十世纪初,我国又出现了金属旋压工艺,可以将金属薄板制成空心件。到十三世纪,该技术开始传入欧洲各国,18世纪中期,第一个金属旋压专利出现。到二十世纪中期突破了自动化、机械化两大难题。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国外的金属旋压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美国已经能够大量生产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旋压设备;德国的旋压设备系列也十分完整,应用广泛,水平较高;英国在普通旋压新设备新工艺方面有独到之处;俄罗斯在万能机床或液压仿形半自动机床改装成自动旋压机方面有成功的经验;日本制造的普通旋压设备也实现了系列化和自动化;20世纪末,西班牙的旋压技术也异军突起。国外的这些旋压设备都已基本定型,工艺流程稳定,产品多种多样,并且已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