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等安全挑战的加剧,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Source,RES)已成为当务之急[1]。
且由于化石能源严重污染和逐渐枯竭、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等的迅速发展,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发展趋势[2]。
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与传统的单一用电模式相比,集成能源系统凭借先进的转换和存储设备,实现了不同能源的灵活转换和统一管理,为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3]。
多能源系统通常被建模为多个独立的子系统(eg:电力、自然、水、地区供暖等),其中能源子系统的运行分别被安排和优化。
在这方面,忽视了多种能源形式之间的合作和提高能源系统供应效率的经济机会[4][5][6]。
纵观国内,发展电、气、热互补综合利用的多能源消纳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能源枢纽(Energy Hub,EH)的概念,由Geidl M, Andersson G等人于2005年在文献[7][8]中首次提出,是分析多能源系统的重要模型,自提出起就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EH是一种由能源转化设备、能源供给设备、储能设备以及用户端输出构成,能够实现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标准化建模的虚拟实体(输入-输出端口模型)[9]。
作为不同能源相互转换的中心,能量枢纽打破了能源在生产、消费等环节的壁垒,在包括能源传输、转化等设备的能量枢纽基本模型基础上,考虑储能设备[10][11]、需求响应[12]、电动汽车[13]、及新能源并网等元素的能量枢纽修正模型也相继提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