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不同石蜡处理方法对几种红木增重效果的对比研究
红木为热带地区所产,豆科,紫檀属(pterocarpus)的植物。最初是指红色的硬木,品种较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人们对红木的需求日益增加,行业亟待规范,国家根据密度等指标对红木进行了规范,把红木规范为:二科、五属、八类、三十三种。红木因生长缓慢、材质坚硬、生长期都在几百年以上,原产于我国南部的很多红木,早在明、清时期就被砍伐的所剩无几,如今的红木,大多是产于东南亚、非洲,我国广东、云南有培育栽培和引种栽培。当然黄花梨、缅甸花梨、鸡翅木等木材的颜色不会呈红色。木材花纹美观,材质坚硬,耐久,为贵重家具及工艺美术品等用材。红木为热带地区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 我国广东、 云南及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常见的名贵硬木。'红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广东一带俗称'酸枝木'。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011年,陈太安、蒋明等以华山松和西南桤木为研究试材,以热空气和导热油为加热介质,在温度为170 ℃和210 ℃时分别对2 种压缩木进行2 h 的热处理,以厚度膨胀率为主要指标评价其尺寸稳定性。发现热处理对树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西南桤木的效果略优于华山松。
2014年,柴宇博等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乙酰化大青杨和樟子松木材的增重率进行快速预测,在近红外波长780 ~2 500 nm范围内,利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 建立木材横切面原始光谱及不同预处理( 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归一化处理和消噪) 光谱乙酰化木材增重率数学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利用木材横切面近红外光谱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乙酰化木材增重率的快速预测。
杨丽虎、元海广等在2015年对转基因741杨木进行热压缩处理和油浴热处理,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杨木热压温度160 ℃、横纹压缩率30%、热压时间2 h,可使杨木含水率从76%降到10%;再经过210 ℃油浴热处理2 h,压缩杨木的2 h和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大幅降低,尺寸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我所查到的国外研究成果不多。主要是对木材干燥热处理的研究。后期热处理,特别是油浴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压缩木的吸湿与吸水尺寸稳定性。高温热处理可以使木材中发生复杂的理化反应,减少亲水性基团的数量,则可以减少木材的吸湿与吸水能力,进而提高尺寸稳定性; 同时高温状态促使由半纤维素和木素组成的 Matrix 可以由高弹态转变成普通态,部分释放压缩时储藏于木材内部的残余应力。相比于热空气处理,油浴处理对木材细胞壁的渗透、包裹作用可阻断水分子的部分渗入途径,因此对于压缩变形固定的效果更佳。
-
-
后期热处理
- 密实化工艺与热处理方法
-
后期热处理
基于预备试验,采用压板温度为 150 ℃ 、热压时间为 20 min、压力为 9 MPa 的快速闭合工艺将试件压成 20 mm 厚的压缩密实化木材。将密实化试样加工成 50 mm times; 50 mm times; 20 mm( 长 times; 宽 times; 厚) 的小试件,再分组进行热处理,其工艺为: 温度 170 ℃ 及 210 ℃ ; 处理时间 2 h; 介质为热空气及导热油。每组5 次重复。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