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木结构景观亭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5 14:48:00

明清木结构景观亭的设计研究论文综述

摘要:木亭子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一种重要的形制,也是园林景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有“无亭不园”的说法,因此,对于亭子细部构件、做法、结构的分析尤其重要。通过对一些著名古代木结构亭子的建造方式、结构特点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代木结构亭子。这将有利于现存古亭的修复和保护,以及已消失的古亭的复原工作。

关键词:建筑,园林,亭子,木结构,节点

引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在这之中,园林小品—“亭”

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由于文人“重道轻器”的传统,许多造诣深厚的匠人因不识文字只能以口传承,“口承”受到言语限制,也难以一代代流传,导致许多传统技艺的流失。

  1. 亭子概述

亭子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供人休憩、遮阳挡雨以及乘凉的建筑,常见于寺庙、园林等地,面积较小。“亭”在秦汉时期是作为一种行政设置,与“台”相似,则有了“亭长”之称,直到唐代,“亭”还完整地具备汉代驿馆的功能并开始向园林之“亭”演变,而到了北宋,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亭子”才最终成型。明清造园兴,则带动了亭子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亭在平面造型有单体式、组合式与廊墙相结合三种形式,如三角形、五边形、正十字形、圆形等多种形式。立面则由屋顶、柱身、台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屋顶的形式多样,可有重檐,攒尖或是歇山。亭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巧而完整,玲珑而轻盈,在结构上繁简不一,自由灵活。木亭子结构用料少,以木构瓦顶为主,少量使用预制构件、竹木、山石等材料。

  1. 亭子构造形式

亭子的最早记录是宋《营造法式》中,其中介绍了亭的构架形式以及基本的形状。亭既为无墙有顶,则必少不了朱柱灰瓦,于亭的位置不同,工匠们所施颜色不一,亭为梁柱交接,配以檩条若干,再盖以屋檐,其中搭接变换莫测,增加了亭子本身的可变性,虽为简单外形,却又有这万千世界,勾心斗角,各抱地势。在《中国古亭》中详细记载了亭的平面形式和构造手法。而梁思成先生在《lt;清工部工程做法gt;图解》中勾画了四方攒尖亭与园亭的构造大小以及勾搭顺序。以石为基,再其上立座,座抱立柱,以木为梁,再立柱做拱,拱上架椽,成其结构。我国古建中,丰富多彩的屋顶形式相互搭配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成为我国建筑的一大特色,屋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我国封建时期等级制度的森严,也成就了建筑本身“如跋斯翼,知矢斯棘,如鸟斯革,如斯如飞”的独具一格的魅力。歇山重檐的庄严肃穆,攒尖的灵动,万字的奇妙多姿,形形色色。我们以四坡攒尖最为常见,莫不说那卷棚的顶盖,就这四方尖顶各地做法也是不一的,其尺寸形状大小皆有路数,明代沿袭的宋元,而清则沿袭的明朝,但到了清朝亭子屋盖于建筑的屋盖做法发生了些许变化,其中的称呼与用量皆有所变动,其中就有斗拱不在做承重而为装饰,或是屋顶变为平直不再委婉。清代为外族统治,也就是满族,除盛唐之外,外族与外国文化的艺术大融合,使得清代建筑特色鲜明与前代。

  1. 亭子的建造材料

亭子是由一定的建造材料建筑而成的,材料的质地色泽,关乎到一个亭子的内涵特色,石亭坚韧朴实,木亭内敛秀气,朱亭沉稳大方,碧亭灵动轻巧。有甚者以竹为亭,其中韵味更不用说,自是有“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地清物态胜,宵闲琴思通。”的闲情逸致。木亭,以木构架琉璃瓦顶和木构黛瓦顶两种形式最为常见,又因为室外挡雨遮阳,驻足观望所用,其材料是否防水防蛀关乎一个亭子是否可以保留完好,漆面作何选择,如何上漆,完成后如何保护也是一个重要步骤,作为一个融入自然环境的木亭子,选择何种颜色的漆也颇为重要。明清时期,户外用梁柱多为刷朱漆,上漆步骤复杂,《金瓶梅词话》里有描述一书橱上漆步骤:“此书橱为杉木制胎,通体内外糊蔴布,披灰髹朱黑双色大漆,边红芯黝的髹法较费朱漆,十分罕见。”那么作为户外的刷漆,其保修与上漆步骤就可见一斑了。除此之外朱漆顶牙罗锅枨酒桌的制作为:“此桌为杉木制胎,通体糊细蔴布,披灰髹朱漆,漆质优良,色泽庄重。”由此可知,明早期朱漆是很常见的。

  1. 亭子的空间布局以及艺术文化

王智刚在《园林景观中亭子的营造分析》中提到,亭子可根据地势环境,建造于山岗之上,建筑之旁,水池之泮。《园冶》中就有“亭湖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在山顶水崖、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造亭之妙处。孙婧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中就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之言语提出:“亭的位置看似灵活多样到处都可,实则不然。虽无定式可循,却是有法可依,是山景来决定的。一方面是为了点景,一方面是为了观景”。在园林中,亭榭铸造了“路转溪桥忽见”的意境,隐匿于假山之中,停浮于绿波之上,流水,假山,树木花草,一切都如此自然流畅,另有由《题云海亭》一诗:“亭前山色绕危栏,亭下波涛直浸山。波上渔舟亭上客,相看浑在画图间。”引出在自然的山色中,亭既是观澜山水的绝佳观景点同时,又可作为景色的一部分和谐的出现在用诗句勾勒的山水风景画当中。既是供人休憩,则山间亭榭必然是好去处,山得水而活,得草木丰,得亭榭媚,江山无限景,唯聚一亭中,山间无亭,则无李太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山由树点翠,由水成活,由亭榭而生动。亭已经不再是一种具象的事物,而转为一种意境,或是一种精神寄托。明清时期,众多文人,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文人,活跃于园林营造以及设计,甚至以此作为生存之道,计成就是其中一位。造园不仅是一种建筑营造,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的寄托,因此,明清时期,造园达到了鼎盛时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