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生长与盐肤木(Rhus chinensis)研究综述
概述:盐肤木 Rhus chinensis作为我国主要经济树种,是五倍子(虫瘿)的主要寄主植物。具适应能力强,耐干旱、耐贫瘠的特点。生长潮湿阴凉而又通风的沟谷地带,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虫瘿五倍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性味酸,平。可收放止血,敛肺降火 , 敏汗清热。[1] 目前,国际市场对五倍子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有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盐肤木,五倍子,五倍子蚜,树皮
1.盐肤木及五倍子的基础研究及利用
盐肤木作为传统中药,根、茎、叶、皮、花和果实均入药,且不需与其他中药配伍,单独使用效果很好。目前已经从盐肤木属植物的根、心材、茎、叶等组织提取出了多种化学成分,其化学成分主要分为酚酸类、没食子酰葡萄糖类、萜类和黄酮类[2]。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憋气、肺脓疡、小儿腹泻等,显著率高,副作用少。且其种子可制肥皂及工业用润滑油,根据实验结果:每百市斤种子可榨油28斤左右[3],木材可作为箱柜用材,嫩枝、叶、花是很好的猪饲料,秋叶呈红色,为庭院观赏之优良树种,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其叶子上寄生的五倍子,是重要的中药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五倍子为原料制造的没食子酸是有机肯成的重要中间体, 在合成染料、合成药物中有着重要的 作用。在制药工业上, 以没食子酸为原料制成次没食子酸锑钠, 是一种 始疗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4]。以没食子 酸为起始原料合成的抗菌增效剂 , 有抑制广谱细菌的作用。若同其它磺胺药抗菌素合用,其效力可增强十至 数十倍。近几年,虽然五倍子人工培育产量有所增加,但发展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因此开发潜力仍然十分巨大,江西省药物研究所试验结果表明,每亩山地可种植150株盐肤木,胸径4厘米粗的盐肤木平均每年可产0-5公斤五倍子,一亩产量75公斤。如以每公斤30元计算,则每亩盐肤木的年收入可达2250元。[5]
对盐肤木的已有微观研究可见刘春强在《盐肤木的基础研究与利用》中的研究,研究中发现盐肤木小叶上表皮由1层排列整齐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从侧面观察为方形或长方形,外壁平整,无明显角质层,细胞间排列紧密,没有明显的间隙,气孔器很少。下表皮方形较小,有的细胞形成单细胞的表皮毛,气孔器较多。叶肉明显地分化为上层的栅栏组织和下层的海绵组织。叶脉为羽状网脉,主脉和大侧脉凸显于叶背面。主脉中的初生维管束环状排列,有少量次生组织,韧皮部中有大量的沿维管束的气腔。[6]
对于五倍子的生长及五倍子蚜的寄生原理的研究较多,目前关于盐肤木及五倍子的相关研究也多集中于此。通过阅读文献可知晓:目前我国已确认的五倍子蚜虫夏寄主有4种 : 盐肤木、 红鼓杨、滨盐肤木及青鼓杨[7]。只有当五倍子树、五倍子蚜和苔藓同时存在才能结出倍子,其原因在于:五倍子蚜的夏季寄主是盐肤木,而冬季的寄主为细枝赤齿苔藓。
盐肤木可用播种、分蘖、扦插等方法繁殖。种子繁殖时,可于秋季采种后沙藏,翌年3月用90oC热水浸烫并浸种一昼夜,除去蜡质,混沙两倍催芽,约2周种子部分发芽后播种,当年苗高可达1米,4年-5年后出圃定植。产区多选高1米-2米植株成片栽植,当年即可有收益[8]。之后五倍子的生产过程是: 春季4月中旬,越冬五倍子蚜,从细枝赤齿藓上迁飞。雌雄五倍子蚜虫在迁移至盐肤木树刚萌发的嫩芽上后交配产生无翅的单性雌虫,称干母。7 天内,干母取食汁液,刺激叶片后,细胞迅速增生膨大而形成虫瘿,将干母密封在虫瘿内吮吸嫩枝叶的汁液并在其中进行单性生殖。随着幼蚜的增殖生长,虫瘿也不断膨大,于9、10月间形成有翅成虫—秋季迁移型蚜[9]。此时,倍子基部开始自然破裂,有翅成虫便迁移至细枝赤齿藓上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幼小蚜虫,并以分泌蜡质包围虫体固定于寄主茎上,形成球状茧越冬过夏。次年春,又迁飞至盐肤木上繁殖。五倍子的采收时间在夏末秋初, 以五倍子已长成而里面的蚜虫尚未穿过瘿壁时为最佳。此时的五倍子形似饱满的橄榄, 外表呈棕色或黄色, 带有少量灰白色的丝状毛茸, 皮壁厚约1cm, 内藏有翅或有翅芽的灰色蚜虫。采下的鲜倍要及时用沸水浸烫。在火大、水多、水沸腾时投倍和快速浸烫, 待五倍子表面由黄褐色转为灰色时, 立即捞出晒干或微火烘干。成品含水量不超过 14%, 倍壳质硬声脆, 手压能破成碎片, 即可出售[10]。
2.对于树皮变化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