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解题策略文献综述

 2022-08-16 18:38:28

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解题策略

摘要: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下,探究型问题作为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命题的高频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在数学问题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查阅、搜集和研究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关于探究型问题的研究成果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解题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性学习的提出以及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数学探究型问题的概念;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的类型;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的解题策略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最常见、最基本的4类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存在探究型和规律探究型,并且针对每一类都给出相应的解题策略。充分考虑到探究型问题的重要性,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客观的综合评价,得出明确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的分类、掌握其解题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数学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

一、研究背景

1999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此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制度和“题海战术”的方法培育了一大批应付考试能力强但自主探究能力差的学生,为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那就是“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和提出情境中的问题,通过自主分析加以解决,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的学习方式。数学探究性学习不仅具备这些特点,还有着数学学科的专业性。由于每个人对其见解不同,所以近些年来,它在数学研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概念界定。徐彦辉[2]提出:“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宁连华、王作鹏、李桂强[3]等人认为:“数学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索、积极思考为主,其主流形式不是调查、实验性活动,而是突出表现在以思维活动为特征的问题探索或解难题范畴。”总结来说,数学探究性学习就可以定义为:学生自主探究蕴含数学知识的情境与材料,在教师引导下,经历归纳、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

适用于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叫做数学探究型问题。在探究性学习的背景下,数学探究型问题作为一类新的数学问题,该采用什么策略来进行有效解决至关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该类问题出现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引起大部分教师、专家的高度关注;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不多,并且已有研究的内容较浅。因此导致了数学探究型问题解题策略不够详细具体,缺乏系统性。

这样将造成教师不明确各类数学探究型问题的界定,无法“对症下药”,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区分问题的类别,不会解题,学得稀里糊涂。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我对已有的关于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

二、关于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的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