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不同海拔沙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摘要: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一方面,土壤作为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贮存着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土壤养分对植物生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生理活力,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水平。我国的青藏高原以高海拔闻名于世,有“世界第三极”之称,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其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和恢复治理备受全球关注。目前,关于西藏沙化土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开展该区域风沙化土地植被恢复和环境治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山坡流动沙地不同海拔的土壤理化进行分析,全面深入的了解沙地植被恢复对山坡流动沙地土壤的改变,从不同海拔的土壤性质分析高程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影响,并为不同海拔沙地恢复过程中植被的合理配置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海拔;土壤理化性质;青藏高原;沙地植被恢复
1.引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张器和调节器,不仅直接驱动中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的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
超前性和调节性[1]。 青藏高原板块构造隆升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高寒,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缺氧,养分浓度低,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2]。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青藏高原处于对流层中上部,大气活动剧烈频繁,为沙尘进入大气并进行远距离传输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此外,青藏高原存在的大片流动沙丘和荒漠化土地又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如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河谷、黄河、长江源地区都有大片活动沙丘。此外,高原的沙漠化面积也在剧增。其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和恢复治理备受全球关注。目前,关于西藏沙化土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方面的研究较多[3-5],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相关研究涉及沙地植被的分类与排序[6],风沙化土壤的演变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性[7-9],植被恢复水平及特有沙地物种的分布格局[10-11]以及沙地适生物种筛选与培育[12,13],上述研究对开展该区域风沙化土地植被恢复和环境治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关于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对不同空间结构的土壤存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调查与分析西藏不同海拔沙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提高与优化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防治西藏地区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 关于西藏河滩流动沙地植被恢复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研究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15]。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中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植物多样性原理的研究与应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6-19]。作为群落早期演替的驱动力之一,适当增加物种多样性可加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20],研究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1-24],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可能出现在演替的中后期[2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颖果贮藏过程中发芽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文献综述
- 黄条金刚竹(Sasaella kongosanensis ‘Aureostriatus’)果实贮藏过程中发芽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文献综述
- 温度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文献综述
- 翠竹变异类型的形态及细胞学研究文献综述
- 有机质在水稻土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文献综述
- 长期耕种土地中磷元素在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文献综述
- 基于回归树模型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文献综述
- 鹅掌楸属DHAR基因原核表达与酶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 福建漳江口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官能团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 浙江凤阳山针阔混交林冠层不同高度CO2浓度时空变异规律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