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疫霉CRN5、CRN55效应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初步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3 15:09:59

1.樟疫霉

樟疫霉属于卵菌门 ( Oomycota) 、卵菌纲 ( Oo-mycetes) 、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腐霉科( Pythia-ceae) 、疫霉属( Phytophthora) ,可侵染樟属植物引起根部腐烂以及枝干溃疡等病害,会对樟属植物造成毁灭性打击。据报道,樟疫霉已经造成利亚西南地区森林发生结构和植物种群变化,已经严重威胁到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在中国,樟疫霉还可以危害雪松,造成雪松疫霉腐烂病。樟疫霉广泛分布于美洲、欧洲以及东亚、南亚和大洋洲等地区,可侵染包括林木以及农作物在内的超过3000多种植物,是森林病害防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

1.1樟疫霉生活特性及生活史

樟疫霉包括A1 和A2 两种交配型,其生活史主要包括菌丝和游动孢子形

成的无性阶段及卵孢子和孢囊孢子等有性阶段(Dobrowolski et al. 2003)。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气生菌丝可以形成孢子囊,释放大量单核双鞭毛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依靠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游动到适合宿主后,可以萌发侵入植物韧皮部,再次形成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遇到不利生长条件时,就会形成大量厚垣孢子,当条件再次适合后则可以再次形成气生菌丝,也可以萌发形成孢子囊,继续进行后续侵染过程(图1-1)。据报道,厚垣孢子在湿润的土壤中可存活长达6 年之久(Weste andVithanage 1979; Zentmyer and Mircetich 1966),而且樟疫霉可以侵染失去生命力的有机质。此外,气生菌丝可以经A1 和A2 交配型融合完成有性生殖;也可以形成卵孢子,通过萌发产生孢子囊,继而完成后续生活史。

樟疫霉存在于土壤中,带菌土壤是主要侵染源。病菌可以随着人们的耕作活动,或者通过地面流水携带病菌传播。植物伤口是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径。樟疫霉的存在数量与密度随着季节有明显变化,这与土壤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夏、秋时,土温适宜,密度最高。冬季时,土温低于10℃,密度最低,随着土温上升其密度水平亦上升[2]。人工培养的菌丝体和病上中的厚垣抱子,在0℃时都失去活力。在树冠郁闭、土温低的立地条件下, 即使土壤湿度适宜,病菌发育不良,但在空旷地病菌仍能活。土壤酸碱度对病菌有影响,碱性和中性土壤,病菌生长适宜,当p H值4以下,菌丝体生长不长,孢子囊和游动抱子很少产生,pH值3以下完全失去活力。

图1-1 樟疫霉的生活史

(引自http://www.dwg.org.au/go/about-dieback/what-is-dieback/index.cfm.)

1.2樟疫霉检测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