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木材密度与径生长的地理变异模式分析
- 研究目的和意义
树木也和其他生物一样,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树种之间的差异是最大的差异,造林时首先应该利用这种差异选择合适的树种。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种内变异。为了充分利用树种间或树种内的有益变异,研究树种间和树种内变异,特别是研究树种内变异的模式、变异的性质与数量,是制定树木改良计划的基础工作。一个树种分布在广大区域,由于突变、隔离以及自然选择等原因,分化并产生了种内有差别地理生态种群。种内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形态解剖、生长发育、木材性状、适应性与抗性、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一个树种分布区的不同部分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所给予该树种不同地理区域的个体选择压不同。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地理区域种群之间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变化,造成树种内部的变异。不同的地理生态种群,即使栽培在相同条件下,生产力和适应性都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别。一般来说,树木的地理变异是显著的,特别是与适应性有关的性状更是如此。所以,树种的地理变异是与该树种的进化相联系的。本研究,以1981年杉木第二次全国地理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理解杉木长期种源试验中主要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挖掘种源水平上的遗传潜力,为种源选择和种子区划提供理论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杉木分布的研究现状
杉木是我国所独有的经济树种,同时也是价值最高的用材树种之一。杉木生长迅速较快,干形通直,而且造林容易成活,对于不良外界环境的抗性较强,已经长期以来被广泛地被种植。
2.1.1水平分布
我国杉木分布的北部,西侧自秦岭南坡约沿880米等高线,中段沿着大别山和桐柏山的北面山脚;东侧则沿着黄山北面;由此向北延伸到达长江南岸,然后沿着太湖西岸至杭州湾,到达舟山岛。由大别山-杭州的这段同时也属于杉木分布的东界部。
杉木分布的西部大约是康藏高原的东部。北侧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西部;向南沿着四川盆地附近的平武、北川、岷江中下游;再向南沿着四川盆地西南边侧向着青衣江河深入天全、宝兴等地;西部的南侧则以云南高原的东部至屏边大圍山附近。
杉木分布的南界除了台湾山地外,剩下的则沿福建沿海向南绕广东沿海山地至雷州半岛北部一带的山区;向西到达广东沿海地区的合浦到达中越交界地大青山。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颖果贮藏过程中发芽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文献综述
- 黄条金刚竹(Sasaella kongosanensis ‘Aureostriatus’)果实贮藏过程中发芽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文献综述
- 温度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文献综述
- 翠竹变异类型的形态及细胞学研究文献综述
- 有机质在水稻土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文献综述
- 长期耕种土地中磷元素在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文献综述
- 基于回归树模型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文献综述
- 鹅掌楸属DHAR基因原核表达与酶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 福建漳江口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官能团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 浙江凤阳山针阔混交林冠层不同高度CO2浓度时空变异规律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