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title}
选题名称 |
金融发展对农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
||||
研究的目的 及意义 |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其中,农民问题尤为重要。在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而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如何通过金融发展来促进居民收入提高,尤其是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内部的合理分配就是本次研究的目的所在。 探讨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真正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结合较长时间跨度数据,从实证的角度来论证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从而找出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指明未来的发展路径。 |
||||
国内外同类 研究概况 |
详见文献综述 |
||||
研究内容 及计划 |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基础理论 第三章 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研究计划: 2017年1月9日之前,撰写文献综述,完成开题报告初稿; 2013年1月10日-1月15日,经指导老师审核通过,上传开题报告; 2月19日—4月10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4月10日-5月5日,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二稿; 5月5日—5月10日,对二稿进行修改,完成三稿; 5月10日—5月20日,对三稿进行修改,并经老师同意后定稿; 5月20日—6月5日,继续修改论文,编写答辩提纲,进行答辩,并根据答辩意见最终完善论文,上传论文系统。 |
||||
特色与创新 |
此次研究的特色:将农村金融发展与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结合,确定了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内部分配上影响的研究方法。研究基于定量分析,可信度要显著地高于纯宏观文字分析的结果。 此次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决定挑选安徽省为立足点,对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分配两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区域的角度考虑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 二、在实证研究阶段,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构筑VAR模型,来探究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关系,并获得其中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果关系等结论,为安徽省乃至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有依据的建议与路径。 三、讨论前者研究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 |
||||
|
金融发展对农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同时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而“三农”问题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民问题,在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因此,农民收入增长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且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何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金融因素越来越突出。农村金融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对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实现农业迅速增长、农民快速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农村金融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结构在政府领导下得到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但仍滞后于国际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我国总体经济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着信贷供给不足、农村资金外流等诸多问题,且各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较不均衡,其中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类型以及信贷支持力度等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在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在金融规模方面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金融效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提高趋势,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效率降低的情况,跟城市金融体系相比较,无论是资金规模、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体系丰富程度、金融创新情况,都表现出较大的差距。这种农
村与城市金融体系“二元结构”使得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直观表现并不协调。
如何让我国人口中占了较大部分的农村居民真正富裕起来,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间建立良性的动态关系,是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意义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选择从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金融发展结构这几个方面入手,找出农村金融发展中有利于农民收入提高的因素,发现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未来加快农村金融发展、丰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运行效率等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更科学的建议与指导。从而有助于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缩小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
-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直接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方面。在这研究历程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73 年以前;第二阶段是 1973 年至上世纪 80 年代末;第三阶段是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
在第一阶段,学者主要都是从金融的某一方面的职能在经济增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以认识。早在 1776 年,亚当·斯密就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过论述,他从金融的媒介功能方面对金融市场的功能进行了论述: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可以“死钱”变为“活钱”,能够促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具有优化资本配置的作用,但银行活动和纸币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银行活动使纸币代替金银,虽然可以经济活力,但是若管理不慎,则可能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金融危机。格利和肖(Bagehot)1873 年发现金融的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的功能。熊彼特(Schumpeter)1912年发现了金融的创造功能,他的研究表明功能完善的银行系统,最有机会发现成功概率较高的创新产品和工艺的生产项目并对进行融资,从而可以激励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第二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金融深化理论成为了研究主体,其理论代表人物为罗纳德·麦金农(Mckinnon)和爱德华·肖(Shaw),两人于 1973 年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这两本书的问世开创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史,金融深化理论也成为了后来学者们研究的新领域。麦金农和肖都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麦金农从金融抑制的角度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肖从金融深化的角度讨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Mckinnon amp; Shaw (1973)认为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体系较为完备、层次较为丰富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鼓励储蓄和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金的需求会不断扩大,人民对金融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从而推动金融的发展。因此,麦金农和肖都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
第三阶段的研究是围绕金融体系的完备是否是一种内生生成的过程、金融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是怎么样的三个问题进行不断展开的。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Levine (1992)通过研究得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门坎效应”。由于金融中介机构较高的固定成本的存在,金融发展过程中“门坎效应”得到凸显,因此只有当经济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金融发展才能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金 融 对 经 济 的 发 展 并 不 能 起 到 促 进 作 用 。 此 后 , Pagano (1993), King amp;Levin(1993),Levinamp;Zervos(1996),Levin(1997),Levinamp;Zingales(1998),Levine amp; Pritchett (1999), Rajan amp; Zingales (2000)等学者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在第三阶段即90年代,对于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联性,Greenwood amp; Jovanovic (1990)建立动态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论证了“门坎效应”存在时,金融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关系呈倒“U”型,即在金融发展初期,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会不断扩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的发展开始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存在所谓的“库兹涅茨效应”。Galor amp; Zeira (1993),Banerjee amp; Newman (1993)认为在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中,即便是金融市场和经济都得到了提升,收入差距也不一定会缩小。Townsend amp; Ueda (2003)利用统一的动态模型,通过对金融深化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证明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确实存在着“库兹涅茨效应”。Beck,Demirguc—Kunt amp; Levine(2004)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认为金融深化有利于降低贫困,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问题相关联的研究,一直到西方学者开始关注金融结构问题时才开始普遍涉及,其中他们把农村金融问题也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进行研究。格里和肖(Gurley amp;Shaw)(1955),哥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 ), 麦金农和肖(Mckinnon amp; Shaw)(1973)等都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存在二元结构,农村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较低的情况,金融抑制现象也较为严重。在哥德史密斯—麦金农—肖的框架中,二元金融结构中受压制的其中一元通常是农村金融。因此,解除金融压抑和促进金融深化的关键点,在于发展农村金融,而农村金融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动力。
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农户以农场主居多,其较大的生产规模及对土地的所有权,使其具有较高的收入,因此对农村金融的研究并不是针对贫困或者落后地区金融发展的研究,而是基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研究其金融需求与供给问题。然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农民仍是低收入阶层,其金融需求弱,获得的金融服务也少。特别是中国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特生产方式,使得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全然适用于中国,而只能有部分借鉴意义。
-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单独研究的文献较少 ,现有研究大多将其包含在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之中,较早的研究者如姚耀军 (2005)、张立军 (2006)等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验证了金融深化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存在较为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系,所以近十年来有关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市场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金融规模在不断扩大、金融体系也在逐渐完备,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在加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开始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凸显,更多的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农村领域。很多学者开始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两者之间存在的交叉关系进行研究,并且研究的深度也在逐渐增加。
在对近十年有关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文献研究整理后,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2)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抑制作用。(3)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虽然有正向的关系,但农村金融效率的低下使得对农民增长的影响并不强烈。
许崇正,高希武(2005)在理论上论证了农村信贷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后,结合1980-2002年的数据,以农民信贷投资、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户就业结构、农产品价格等因素为自变量指标,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支持不力,两者之间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正向关系,两者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较为独立。
温涛、冉光和、熊德平(2005)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在整个国内研究过程都有较为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文章结合的时间跨度较大,以 1952—2003 年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整体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利用农村居民储蓄比率和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果分析表明,1952 -2003 年间中国金融发展,无论是金融机构贷款比率还是经济证券化比率的提高对农民收入增长都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这与一般的理论观点存在较大的出入,也引起了人们对两者之间真正关系的反思。研究还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同样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反而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大量转移和流失,成为促进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变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只发挥了吸储的作用,而在真正反映金融贡献的贷款方面确起到了负面的作用,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杨雯(2007)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因果关系时,采用人均农户储蓄存款代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率作为衡量农民收入增长的指标,构建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在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后,得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呈现复杂的、双向的因果关系。
季凯文、武鹏(2008)在研究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时,对中国农村统计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中国农村金融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 ,但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没有给当前农村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效果 ,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其原因在于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运作相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要求来说是缺乏效率的。
谭燕芝(2009)以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通过加入ADF检验来建立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以及基于 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其实证结果表明,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金融发展,但农村金融发展却不利于农民增收,也不是农民增收的格兰杰原因。即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农民增收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贡献率 。其中具体原因在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往往通过金融机构外流到城市, 而非服务于农村发展。为此,更完善的研究需要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方面探索农民增收的可行途径。
张颖慧(2009)在其2007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站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结合农民收入的现实状况,从1978~2004年实际数据出发,加入“农户就业结构的变化指标”,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1978~2004年间农户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变化、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和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而提出了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路径选择。
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2010)运用 1978-2008 年的数据,通过构建反映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并在使用常用变量农村存款比率(NCCK)和农村贷款比率(NCDK)研究的同时,加入农业保费收入比率( NBSR )和农业保险赔付比率( NBPF )来度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借助时间序列经济分析的方法——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以及Eviews软件的操作,结果显示:农村存款、农业保险赔付与农民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而农村贷款、农业保险收入与农民收入增长呈负向关系;农业贷款促进农民增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期,乡镇企业贷款不仅没有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农民收入的增长。
王倩(2010)基于1978— 2007年的数据,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证实了农村金融发展中农业储蓄对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公共财政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撑力度的有限、农村金融财政化、农村金融利率与机构数量的双重抑制,使得财政支农率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率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农村分支机构改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格局,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然而,农村金融体系很好地发挥了动员储蓄的功能,代表内部融资的农户储蓄率与农业人均产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褚保金、莫媛(2011)以江苏省为例,从县域农村视角出发,对农村区域金融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从规模总量指标、组织结构指标、中介效率指标、服务覆盖面指标为大框架建立起县域金融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为农村区域金融发展与创新提供重要依据。
赵洪丹(2011)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农村金融在地市级层面的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不足。
杜婕、霍焰(2013)从研究影响农村收入增长的因素入手,找出其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其结果表明表明;从长期均衡关系看,农村经济增长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影响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收入促进了农民增收;财政支农力度的不足及其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使其未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比率对农民收入呈反向影响说明农民融资不足;农户储蓄比率与前期收入对当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正向影响说明存在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和收入的“马太效应”;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则说明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因素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储蓄率虽然短期内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但存在负面的滞后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以及财政支农力度的不足加重了农户负担。
孙玉奎、周诺亚、李丕东(2014)根据1996—2010 年 2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面板 VAR 模型,从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两个视角,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有限,从地区层面看,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缩小其收入差距;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除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信贷支持具有扩大农民收入差距的效应外,农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对农民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从而得到:西、中、东三大区域的农村金融发展所呈现的阶梯上升特征,恰好对应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倒 U 型关系。
李凌、任维哲(2014)以陕西省为例,基于 VAR 模型展开,就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金融发展指标; 城镇居民收入指标; 农村居民收入指标; 价格指标的确定进行模型构建与分析,具体确定了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路径:城镇居民收入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款金额; 金融机构存款总额影响金融机构贷款金额; 最后,金融机构贷款金额影响到农村居民收入。
徐仲昆(2015)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选取了农村金融相关率、金融市场化率、资金投资转化率等指标后,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能有效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 总结
国内外学者对农村金融发展问题进行了有广度、有深度的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素材。在这类问题的研究方法上,多借助计量经济学为工具基础,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来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之间进行探究分析。
其中,较多的研究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有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正规机构的存在也使得农村资金有外流的现象,金融机构效率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金融抑制现象的存在。
目前针对农村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研究涉及农村金融发展时,仍主要停留在农村银行业领域,并没有用大金融(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统称)的概念,或者只采取单一的规模发展指标(农村贷款额/农村 GDP);或者采用金融中介的效率(金融机构存款转化为贷款的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还有一些研究直接用金融的发展程度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现象。
在对于相同研究方法但最终结果不同的文献的学习中,发现这差异结果的出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指标的选取,数据年份的选择不同,研究数据来源的地域差异以及研究环境的发展等等,这些都使得难以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因此,本次论文在学习、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和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检验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其的影响。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靠的建议与相关政策改革的路径,使得金融发展方向更好的符合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需要,从而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 Arestis P. Demetriades Pluintel B-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stock markets [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1,33(1),16-41.
[2] Levine R.Zerovs stock markets,bank and economic growth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s,June.1988:537-588.
[3] Greenwood Jeremy,Javanovic boyan (1990),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5):1076-1107.
[4] 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2):49 ~59.
[5] 许崇正,高希武.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9):173-185.
[6] 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30-43.
[7] 张立军,湛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1978—2004年数据的检验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5):34 ~39.
[8] 杨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因果关系研究[J].财会研究,2007(11):73-76.
[9] 季凯文,武鹏.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中国农村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J].经济评论,2008(4):21-28.
[10] 谭燕芝.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关系的实证分析:1978-2007[J].上海经济研究,2009,(4):50-57.
[11] 张颖慧.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31-35.
[12] 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中国农村经济,2010(6):77-86.
[13] 王倩.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1978 ~2007[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138-145.
[14] 褚保金,莫媛.基于县域农村视角的农村区域金融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11(5):15-20.
[15] 赵洪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 1978—2009 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11):58-63.
[16] 杜婕,霍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与冲击[J].经济问题,2013(3):97-102.
[17] 孙玉奎,周诺亚,李丕东.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4(11):90-95.
[18] 李凌,任维哲.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 VAR 模型展开[J].经济问题探索,2014(3):135-141.
[19] 徐仲昆.VEC模型下农村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互动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42-43.
[20] 霍焰.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21] 谢博.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4.
资料编号:[7634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