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孝化新农村田园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方案三)文献综述

 2022-08-03 14:57:47

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摘要:社区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也是最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园类型。随着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日益关注,对临近户外休闲娱乐空间的渴求,社区交往空间的缺乏,国内社区公园建设大规模兴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景素设计、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内外社区公园设计的理论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设计原则、景素设计、发展趋势

引言:“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干于1887年在其著作《社区与社区》(Community and Society)中提出来的,他认为社区的社会关系是紧密的、合作的、富有人情味的,人们更加关心整体的利益【1】。而中文的“社区”一词译自英文的“Community”,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以费孝先生为首的一些燕京大学社会系的学生根据滕尼斯的原意首创的,意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共同体【2】。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创建了“邻里单位”理论,他提出较小的住宅街坊应进行扩大,形成城市感到包围区域,以此作为基本单位,建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的“邻里”【3】。2002年建设部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对社区公园做出了明确定义,社区公园是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1. 设计原则
  2. 可达性

方便居民就近享受户外游憩空间、亲近自然是建设社区公园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公园必须具备较高的可达性才能满足人们自由进出 的需要。社区公园的可达性主要体现在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信息标识、出入口设施以及景观视线等问题上。

  1. 整体性

社区公园首先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所处城市大区域的整体空间布局和绿地系统规划出发,考虑与周边其他类型绿地的相互关系,以及公园的选址、规模、服务半径、功能定位等,从宏观上真正发挥社区公园缝合城市空间、优化人居环境的作用。其次,社区公园应与相邻居住区环境保持整体上的协调。在这里“整体性”思想不仅局限在公园周边环境、材质、色调、建筑风格等物质形体层面,更多是在心理学和农村社会学层面上一致。应正确理解人的特性和需求,注意对场地上What(什么活动)、Who(什么人)、Where(什么地方)When(什么时间)、Why(为什么)的分析【4】。以及深刻研究农村结构、农民生活、农村社会关系、社会学概念体系等【5】。力求达到客观环境与主观意识的融合。

  1. 公平性

社区公园作为公园的一个分支,其基本属性之一是“公共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使用它的权利金,人人平等。因此,公平性原则应该是设计师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的。

  1. 生态性

与其他类型的公园一样,社区公园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降低城市噪声等功能,但更重要的是,它在城市中的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对用地没有严格的要求,因而很容易形成一个由密集的小版块构成的庞大的绿色网络。

  1. 实用性

与城市综合性公园相比,社区公园规模小,能提供的服务功能相对有限,因此,更应该选择居民们迫切需求的功能,如学龄前你儿童游戏的沙坑,老年人交流的长凳、花架等。另外,社区公园的性质是为相邻地区居民服务的公共绿地,公园内的活动设施完全开放,因而不是以建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活动场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