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花叶斑病的防治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0 20:02:34

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Ser .)又名 八仙花、粉团花 、紫阳花等,属于虎耳草科八仙花属的多年生灌木,其花序大而呈球形,开花时花团锦簇,色泽鲜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花木[1~ 3] 。绣球花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在绣球花叶片上上发现大量的褐色斑点,对植物生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本研究结合前期分离到的叶斑病病原菌,设计不同的农药、不同浓度对这些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对绣球花叶斑病致病菌最佳农药和最佳处理方法,对病原菌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我国对绣球花叶斑病的防治研究主要是针对由叶点霉菌引起绣球花叶斑病,发病后叶片出现圆形、近圆形坏死斑,病斑中间为灰白色,边缘紫红色,略隆起[ 4 , 5]。为了更好的防治该病, 笔者研究了营养和生态条件对八仙花叶点霉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6~ 8]该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第 2 年八仙花重新展叶之后病菌也开始活动,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侵染。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病[ 9 ,10]。关于八仙花叶斑病病害的防治 , 大多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接合的手段。 物理防治是一种传统的病害防治方法,具体方法有:(1)选择没有被V. dahliae侵染的地块栽培;(2)受污染的土地,采取深翻暴晒、土壤熏蒸、绿色改良等方法恢复;(3)使用非侵染的栽培苗;(4)避免与侵染了 V. dahliae 植物间作或混作,减少根部损失;防止修剪器具带菌;防止灌溉传播病原[11]

1.3主要研究方法

1.3.1用控制变量法及观察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在不同的培养条件,如培养基、温度、光照和pH值等对主要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1.3.1.1 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设置5℃、10℃、15℃、20℃、25℃、30℃、35℃共七个温度处理。将保存的菌株活化培养于PDA培养基上,待菌落生长6 d,用无菌打孔器(直径d=5 mm)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