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疫霉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3 15:11:25


1 樟疫霉的相关研究进展

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又称褐疫霉、肉桂疫毒,属于卵菌纲(Oo.mycetes)、霜霉日(Peronosporales)、腐霉科Pythia-ceae)、疫霉属(Phytophthora)中的一种藻菌, 孢子囊卵形或椭圆形,有乳状突起,可侵染樟属植物引起根部腐烂以及枝干溃疡等病害,会对樟属植物造成毁灭性打击。澳大利亚、美国、日本、英国、马来西亚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在国外是一种常见病害。可侵染按树、山茶、樟树、栗、金鸡纳树、石楠、橡、杉、柏、松等林木,梨、桃、李、菠萝等果树及瓜、椒等农作物达9百多种,是植病中一种重要病原菌(黄世钰,1984)。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基因组学的发展,特别是疫霉属中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以及橡树疫霉(Phytophthora rctmorllfn)等病原菌全基因组序列的释放,极大地促进了疫霉菌的研究(Anderson et al.2010; Hardham et al.2005)。

    1. 樟疫霉概述

1.1.1 樟疫霉生活史

樟疫霉属于土传病原菌,其存活、传播均需要较湿润的条件,生活史包含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前者包括菌丝和游动孢子形成,后者包括卵孢子、胞囊孢子等形成。气生菌丝可以形成具有多核的孢子囊,经原生质割裂,产生20~30个单核双鞭毛的游动孢子,收到根部一些氨基酸诱导,形成休止孢,遇到合适条件即可侵入植物内部,形成气生菌丝,若气生菌丝体遇到不利条件则会形成厚垣孢子,待条件合适后再次形成气生菌丝,或萌发孢子囊,完成后续游动孢子、休止孢等生活史不同阶段。(图1)(韩长志,2012)

图1 樟疫霉生活史

1.1.2 樟疫霉发病症状

樟疫霉主要侵染植物根系及根颈部。发病初期营养根先出现坏死,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展叶比正常植株迟,叶片变小,无光泽,发黄,老叶早衰脱落,发枝数量少,新梢纤细短小,比健株明显瘦小。受侵染的主根和根颈均变为褐色腐烂,表皮常常剥离、脱落。地上部叶片凋萎下垂,全株枯死。

1.2樟疫霉防治方法

面对疫霉属病害,我们通常采取减少侵染来源的方法来防止病害。包括彻底清除苗圃内病残体后进行消毒处理、改善栽培条件、大棚栽培降低土壤温度、用硫酸铝和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重病地施行轮作等方法;也可以采取化学防治,常规药剂有多作用位点的保护性杀菌剂、防治卵菌病害的混合农药制剂及专化型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