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青少年抗逆力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4-07-15 20:44:57
摘要

流动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具备较强的抗逆力。

本文对流动青少年抗逆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进行了文献综述,阐述了流动青少年抗逆力的概念、构成维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现有的干预策略。

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如积极心理品质、自我效能感)、家庭因素(如家庭功能、亲子依恋)、学校因素(如学校适应、师生关系)和社会因素(如社会支持、社会融合)都对流动青少年抗逆力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此,未来应注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干预体系,提升流动青少年抗逆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流动青少年;抗逆力;影响因素;干预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流动青少年抗逆力这一议题,本部分将对“流动青少年”和“抗逆力”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1.1流动青少年的概念流动青少年是指非因升学或参军等原因,跟随父母一方或双方从户籍地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居住半年以上的,处于青少年时期(12-18岁)的人群。


1.2抗逆力的概念抗逆力(Resilience)最早源于生态学和工程学,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创伤、威胁、压力或重大挑战时,能够积极适应、保持或恢复心理健康,并实现良好发展的能力。


1.3流动青少年抗逆力的内涵流动青少年抗逆力是指流动青少年在面对迁移带来的环境变化、社会文化差异、人际关系挑战以及心理压力等不利因素时,能够积极应对,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态,并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心理品质。

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一成不变的特质,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提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