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人际关系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基于若干名流动儿童的个案访谈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19:22:05

流动儿童人际关系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

——基于若干名流动儿童的个案访谈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选题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做出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综合,在国内的研究中笔者对不同的文献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概述,宏观上包括现状和制度连个方面;微观上,着眼于儿童社区工作的相关研究。同时,笔者也参考了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论述了国外儿童社区保护存在和问题和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学校; 儿童保护; 社会工作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1.现状层面儿童保护的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施行了一系列困境儿童保护的相关政策,如成立儿童救助站、相继颂布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等困境儿童保护相关法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我国儿童保护工作的初步探索。但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的困境儿童保护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第一,我国在儿童保护立法方面存在较多不足,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困境儿童所需要的帮助,且其相关的救助政策和措施多是被动的,对于存在危险但无法主动求助的儿童难以提供及时帮助,另外也缺乏相关预防性和发展性的举措,难以从源头解决儿童的问题;第二,我国虽然也存在一些非政府性、公益性的儿童保护救助机构,如儿童保护慈善组织、NGO组织等,其存在对于儿童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在资金、人员上过度依赖于社会捐款,而没有其完善的运作系统能够使其独立发展,因此在发展能力和救助提供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缺陷;第三,我国的儿童保护主体分配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儿童保护主体包括民政部门、妇联、残联、教育部门等,其对儿童保护的责任方面存在重合的情况,因此,在需要开展儿童保护工作时,相关部门会因责任分配不清而产生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定程度上会影响儿童保护工作开展的效率。

刘文等学者通过对我国儿童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的儿童保护现状是:制度滞后、无应急措施、相关职能部口职能有限、缺乏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等。并通过剖析现状让我们了解到,困境儿童保护在我国还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家庭缺乏生命和生存教育的观念,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社会缺乏普遍的儿童保护网络,国家缺乏专业的儿童保护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