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题材影视剧过度娱乐化的社会后果分析文献综述

 2022-09-09 15:56:40

抗日题材影视剧过度娱乐化现象

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商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抗日题材影视剧的过度娱乐化愈发明显且表现形式愈发夸张荒诞、滑稽可笑。这种现象的发生由一定社会基础而来,笑声的背后更有着不容忽视社会后果,在这些抗战剧中,历史的真相与当下的真实已经被娱乐的无影无踪,过度娱乐化在市场上长期存在,会不断消解受众对抗战剧的主流价值观念,而潜移默化成“非主流”性思维。长此以往,将会使大众观念逐渐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离,民族精神认同危机加剧,社会发展异化。

关键词:抗日题材影视剧; 过度娱乐化; 现象;原因; 社会后果;

进入新时期,在大众文化普遍流行的背景下,各种艺术都借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如体育节目娱乐化、新闻娱乐化、纪录片娱乐化、电视剧娱乐化等。抗战剧也不例外,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过度夸张、搞笑、玩噱头,将其他类型剧的元素随意嫁接,甚至歪曲历史,令人深思。总结抗战剧娱乐化现象和其产生的背后原因,分析可能造成的社会后果,纠正抗战剧娱乐化的创作方式,对大众文化传播与个人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功能发挥进行思考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本文主要对当下抗日题材影视剧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进一步提出本文研究方向。

  1. “娱乐化”与“过度娱乐化”

关于“娱乐化”与“过度娱乐化”的概念界定,我们可以引鉴杜颖的观点——所谓“化”,就是使什么变成或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意思。“化”,具有一种全面性、普泛性的意义。也就是要把缺乏娱乐特性的事物在经历一些变化后带上了娱乐的性质和特点,使人达到快乐的状态。将“娱乐”贯之以“化”,这样就使娱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削弱了,背离艺术创作的目的。

“娱乐化”可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把“娱乐化”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就是把不具有娱乐性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娱乐式”包装,即利用玩噱头、搞怪、戏谑等方式制造快乐泡沫以吸引眼球,去追求那种形而下的“快感”;二是把“娱乐化”当成一种价值取向,直接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即看待任何事物或现象首先是看它是否好玩、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娱乐化现象最早始于西方并逐渐向全球范围蔓延。新世纪之初,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也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娱乐一词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影视、音乐、绘画等领域。除了出现综艺节目娱乐化、广告娱乐化 、体育节目娱乐化、还有新闻娱乐化、纪录片娱乐化、影视剧娱乐化。在我们还未弄懂娱乐化为何意之时,它就已经遍地开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