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三个维度”的研究
摘要:在2016年之前,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被称为思想品德课程。这一课程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成长需要出发,为了促进学生在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过,在现实教育工作中,出于升学考试的压力,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不是很普遍,教师还是以讲授的方式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利于从多方面了解学情。生活化教学的缺失,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因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界定模糊,只从效率角度来考虑选择何种教学方法,而很少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出发来进行备课,这一做法可能会忽略生活化教学的巨大优势。另外,从笔者阅读的大量文献来看,目前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内涵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来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为教师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提供借鉴方法,使生活化教学更好地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路,从学知识到学思想、学理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三个维度;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德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基础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经过教材改版,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图文并茂,很能吸引学生。在教学内容上也减少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增加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探究活动。
生活化教学概述:“生活化教学”是将广大群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作为教学活动的施展平台,学生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各项实践活动情景,并把教学要求内化为自身发展目的,从生活细节学习技能,又以之指导生活,让自身的发展在生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使自己的情操得以升华。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生活经历,以学生的现有知识和实践为基础,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合理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对教材内容整合优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体验与践行。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收获,使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17世纪30年代,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十八世纪以后,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了教育应“立足自然”“回归生活”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应当尊重少年儿童的自然天性,遵循他们的自然生活、生长规律。卢梭在1757年提出了重视儿童教育的观点,认为儿童教育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运用实物教学的方式进行直观教育,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引导,只有将理论知识内化到现实生活中去才能真正体现理论的价值,这就是著名的“自然教育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论断。另外,皮亚杰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教育的价值、其观点主张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人们认识的高度和广度,不仅仅取决于主体和客体本身,更取决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具体到教育领域,具有个体差异的儿童都有其活动的差异性,教育能够引导智力发展,能够在智力与现实中建立中介作用。而这种过程是主动建构,而非被迫的建构。皮亚杰的思想为现代教育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石。日本从20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按终身教育的原则,去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以面向21世纪来探索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教学观念都非常重视处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