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研究——以浙江省绍兴地区为例”的文献综述
摘要:当前我国处在新时代全面决胜小康时期和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关键时期,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的战略地位摆到了前所未有有的高度。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尤其是农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问题,成为落实本次战略的一大关键。本综述将从横向视角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出发,分析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并针对当前问题提出培养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 青年; 社会责任感
一、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应对乡村衰落的问题的一大突破口,国内外专家都是相当重视这一问题的,同样属于东亚的日本韩国也有相应的乡村振兴概念,甚至在欧盟也有兴农宏观政策。韩国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其农村振兴厅的作用,该厅是集教育、科研、推广与培训等于一体的,对于资源的帮扶和政策的执行等都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不会在成资源的重复与浪费。不光如此,韩国的农村振兴厅还通过人口的营养结构的改善与推进逐步达到了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当地经济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李水山, 2003)。日本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农村经济更生运动”,日本的农村振兴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首先从制度入手进行大变革,从中央下达保护自耕农,到后面权力下放到地方强调地方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金洪文,2006)。日韩的农村振兴与我国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日韩比我们更早的实践,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借鉴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已经提出便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郭晓鸣教授认为该战略是基于当前农村要素非农化、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以及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虚假繁荣等现实性严峻挑战提出的。刘合光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中针对以上问题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抓好“战略目标、总体要求、关键要素和关键难题”四大战略关键点,瞄准“机制创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四大路径,不约而同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叶兴庆学者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相比较,指出要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两大原则,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中“人、地、钱”的三个关键,正确处理,才能更好的实现新时代的农村建设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说到底只是理论,真正的落实需要靠人的力量,但是主要靠谁去实践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投入力量到乡村工作,要重视第一书记的“空降兵”、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行军”和广大青年的“生力军”。其中最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农村青年的,毕竟青年是未来时代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各种场合都不断寄望青年新时代建功立业,因此对于青年的社会责任感研究十分必要。但是当代青年却由于对自身思想认知不清、人生成长目标不明确、自我意识执拗等内部原因(张昌勋,2006)和市场经济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冲击、西方敌对腐朽文化的催化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观念退化等外部因素(郑士鹏 陈树文,2013)社会责任感日趋淡漠,出现了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在价值观念上重个人权利轻集体利益、在生活方式上重拜金享乐轻无私奉献、在奋斗目标上重个人前途轻社会进步的不良现象(杨柳青青,2007)。艾楚君教授在研究习近平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中提到关于什么是当代青年真正的社会责任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敢于承担,要有现代化的知识本领,要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也要有伟大的追求。
那如何应对目前的一些青年社会责任感淡漠甚至缺失的问题呢?不同的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意见:陈树文和郑士鹏在《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动力机制》中提出要给青年以激励和目标导向,特别是注重马克思注意最新成果的指导,并且要激发青年的主体能动性,尤其要改变对于青年的教育方式和宣传途径,通过青年喜闻乐见的手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林柏成提到要注重实践和榜样的作用,社会责任感可以说是主管范畴与实践范畴的统一,要让青年在实践中去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并且要给青年树立榜样力量。关于解决青年社会责任感问题,除了国内学者重视,国外学者也同样在探索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途径。美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社会青年层次不一,尤其是黑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尤其需要政府重视。 Elan C. Hope在研究中提高黑人青年社会责任感在过去几十年中也表现得差强人意,他在实地访谈中发现提高黑人青年的公众参与能力、改变其政治效能水平能够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能够提升他们的主体性,自然而然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但是这个提高的过程需要很多努力。Robert Dyck教授更是直接从教育方式上入手,他认为对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导合作代替传统的普鲁士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引导和培养,讲求合作教学,就像是管弦乐协奏,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并且为集体和他人考虑,慢慢的熏陶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形成。对于如何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中外学者具有通约性,我们在推进培养过程中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乡村振兴要留住青年人才。本文将着重从作为一个整体的“乡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入手解决在乡村振兴视域中目前农村青年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关于乡村青年这一范畴十分广泛,包括在农村务业的青年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教师以及不在农村的农村籍大学生、进城务工的青年等,之前的学者大多是针对其中的某一个具体群体进行研究。如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的杨军剑从青年干部出发,要求青年干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时要积极把握人才发展规律,放弃官本位思想,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坚持和人民群众走在一起,要保持自律充分发挥青年干部,学习习近平青年时期的思想,成功担起作为小康社会主力军和新时代乡村的希望所在的作用。大学生村官作为其中一员,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目前对于大学生村官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村官仍然是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我国向农村“输血”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群体。刘胡权和赵东喜两位学者则是从乡村青年教师角度出发,将乡村青年教师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乡村青年教师的作用在农村发展建设中作用显而易见,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宣传建设的重要使者,还是乡村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但是当前乡村青年教师的物质和精神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地位低,心理负担大,薪资水平低,深造机会小等等,可以想象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青年教师可能会逐渐丧失热情,对乡村发展失去信心。两位学者不约而同的给出了要求提高对农村青年教师待遇和专业成长。以上都是对于在农村的青年群体的学者的研究,当然也有像李同果这样对于身处城市的农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农村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包括: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同伴责任感、道德责任感和社会关注度)。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农村籍大学生在大学中很容易收到城市化因素迷失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因此要求对农村大学生的生活心理要尤为关注。而且随着农业就业吸引力的下降和农村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就业信息平台相比较于城市也相对不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籍大学生和进城务工的青年不再愿意返乡留乡,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的严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和乡村发挥作用,于俊如和王珑玲专家就指出对于农村青年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导,对农村青年的价值观也需要重塑。
总之,“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全面决胜小康时期和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关键一环,需要充分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要注重培养落实这一战略决策中“人”的角色责任感,因此要求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尤其是作为国家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体的青年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其中又以农村青年为重中之重。以往专家学者对于青年的社会责任感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这一战略提出之前的,但是对于笔者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本论文将在在研究和总结以往学者的基础上,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结合浙江省绍兴地区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程度究竟如何,通过笔者进行问卷和实地访谈进行剖析,发现当前农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原因和影响因素,根据问题给出培养机制,改善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问题现状,以期待更好的发挥农村青年在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作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