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浩然之气”说及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意义研究》的研究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自觉人格与浩然之气的培养,对于其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实现道德上的自我挺立,进一步涵养主体人格,实现“由己”“自立”,并进一步地做到“居仁由义”,成为有用之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这一主要思想,分析和综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人格”、“自觉”、“孟子的浩然正气说”等相关范畴进行探讨,进一步确定研究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研究的内容运用到社会实践领域。
关键词:孟子; 浩然之气; 大学生;自觉人格
- 文献综述
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东西方文化共同关注的时代课题。人格的培养是众多思想家积极探讨的重要议题,他们以不同的话语形式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资源。针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问题,在众多的培养方式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孟子的浩然正气说为主要理论依据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孟子的浩然正气说所培养的“大丈夫”人格出发,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觉人格”是本课题的重要内容。要深入研究此问题,需要对目前中西方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一梳理和比照,以便确定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重点。
(一)国内现状研究
就国内学界研究现状看,对于从孟子的浩然正气说出发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格这一问题的研究专著较少,相关资料也不多。通过“中国知网”上以“主题”方式搜索含“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学术论文、硕博论文共201篇,以“篇名”方式搜索含“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学术论文、硕博论文共65篇,其中没有从孟子的浩然正气说角度出发研究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文章。通过“中国知网”上以“主题”方式搜索含“自觉人格”的学术论文、硕博论文共41篇,以“篇名”方式搜索含“自觉人格”的学术论文、硕博论文共35篇。通过“中国知网”上以“主题”方式搜索含“孟子的浩然正气”的学术论文、硕博论文共11篇,以“篇名”方式搜索含“孟子的浩然正气”的学术论文、硕博论文共7篇。其中严峰的期刊论文《养浩然正气——孟子论人格修养》和宋健平的期刊论文《孟子论人格:浩然正气》从孟子的浩然正气的角度对人格培养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其他则侧重于对孟子浩然正气说的相关议题的专题性研究。
- 对“自觉”和“人格”的不同界定与解读
白臣在其《道德自觉论》中,指出在汉语语境中考察“自觉”概念,可从“自”与“觉”两个字加以分析和考察。动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自,鼻也。”“自”本义为鼻子,引申为“开始、开端”。“自”后来进一步引申为“自己”、“自我”、“自身”、“本人”等。“觉”在《辞海》中有多重含义,即“感觉”“觉醒”“觉悟”等。“自”与“觉”结合即“自觉”。在《辞海》中“自觉”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己有所察觉,二是同“自发”相对,指“人们认识并掌握一定客观规律时的一种活动,这是人们有计划的、有远大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人们一般能预见其活动的后果”。现代意义上的“自觉”主要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自知、自明、自主,即自我觉醒和自我觉悟。通常意义上将,自觉主要表现为主体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身着四种关系的反思和觉悟。自觉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就主观层面而言,自觉即主体内在的自我发现、自我创新与自我解放的意识。就客观层面而言,自觉表现为主体在社会实践过生中自身行为所呈现的一种自为状态。[1]
祁刚利在其文章《道德自觉-个体人格与公德心》中指出:“哲学意义上的自觉,指的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形成的理性自律和反思能力。梁漱溟认为,人惟自觉乃临于一切动物之上而取得主动地位。即是说,自觉性不仅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也是人的积极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是人类超越动物本能、依靠理性调控行为的意志和力量。”“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其核心要素是人作为权力和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在某种意义上,人格就是人的个性的表征。人的格子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伸展开来,这样形成的社会才能有个性。”[2]
- “自觉”和“人格”的缔造、发展与塑造
贺艳秋认为人的价值自觉和人格缔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整合出了三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理想:一是发源于儒家理论的明君贤臣、志士仁人、谦谦君子型人格,二是肇始于老庄道学理论的隐遁狂方式人格,三是发轫于墨家学说的赖力仗义豪杰侠客型人格。再后来长期的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乃至东方其它国家的社会进步中,鼎足而立的这三种人格曾经是社会主体人格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模式,在今天仍有其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和生命力。[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