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部地区农民幸福感探究 ——以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沙河镇秋桐村为例文献综述

 2022-09-09 15:53:56

幸福感与农民幸福感研究综述

摘要: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目标,而幸福感也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幸福感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其研究内容包括幸福理论研究、幸福研究方法、幸福途径等众多方面;其研究也涉及到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众多领域;其研究对象也十分广泛:大学生、老人、农民、高管阶层等等。然而,纵观国内外,农民幸福感研究依旧存在着些许不足,其探究方向依然有待开发。

关键词:幸福感 农民幸福感 研究

  1. 国内幸福感和农民幸福感研究综述。

(一)国内幸福感研究

国内幸福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3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将我国幸福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属于引进西方理论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少,且研究文献零散分布于各个年份。这一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商品经济的冲击,人们之前的为集体,为他人的思想逐步向提升个人生活质量转变,于是,一些学者开始接受西方幸福理论的研究,并且引进其中的优秀成果和测量工具。第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这一阶段国内幸福研究主要是应用国外研究工具进行小范围的测量,针对人群主要为大学生、教师和老年人。第三,本世纪初至今,是我国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后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幸福感。这一时期,学者们不仅仅局限于幸福感现状的测量研究,同时涉及到幸福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并且幸福感的研究对象也更加广泛,涉及到各个人群,包括农民。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国内对幸福感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开始繁荣,其研究领域涉及到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

幸福感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因而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苗元江认为,幸福感是“主体与现实生活情境的协调及自我达到完满统一的自我认同及自我欣赏的感觉,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1]。他将幸福感视为个体的自我认同与自我欣赏。严标宾等人认为,在心理学研究中,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幸福感则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2]。邓先奇认为,幸福感不仅仅指个体生活追求、潜能展现、价值实现而获得的满足感,还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融洽而获得的认同感、和谐感等[3]。他将幸福感拓展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佟月华指出“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是反应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4],这一概念很明显存在着同义反复的缺陷。邢占军等人分析整合了快乐主义幸福观与完善论幸福观,提出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首先应从整合幸福体验的这两个基本方面入手[5],这一观点既包含了现实生活中物质追求者的幸福,也包括了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者的幸福。这种概念为我们研究幸福感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经济学界也对幸福感内容的研究给予了经济学的解释,他们分析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探寻幸福感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张国华,张岩等人研究发现财富的增加与人们幸福感的增长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他们分别从适应性理论、可评价性理论和比较以及实践模式三个方面做出解释。陈新英主要探讨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提出利用幸福指数校正GDP,并且探讨了幸福指数与社会安定以及环保指数之间的关系 [6] 。蔡炜,张玉玲分析了快乐的理性维度、社会维度及审美维度,并指出快乐是人类经济行为的根本动因和终极目的。孙美华等人探讨生态经济学与国民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