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忠恕之道对陌生人社会道德
建构的意义的文献综述
摘要: “忠恕”是儒家道德学说中重要的理论命题。以孔子为代表的整个儒家思想体系,是以“忠恕之道”贯穿始终的。本文通过梳理,总结现今学者儒家“忠恕之道”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的角度,并提出不足之处,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论语; 忠恕; 研究成果;问题
一、文献综述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成果
“忠恕”是儒家道德学说中重要的理论命题。《论语》记载孔子曾告曾子云:“吾道一以贯之”。门人问曾子何意,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在曾子看来,以孔子为代表的整个儒家思想体系,是以“忠恕之道”贯穿始终的。
忠恕之道在孔子的思想中,是以“行仁之方”的形式提出来的,“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行仁之方也”(《论语·雍也》)。“仁”是孔子及其儒学精神的核心,也是儒家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之境。何以行仁,何以践仁?孔子的回答是“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也说:“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如此一来,只要个人将自己最容易体认的“所爱、所恶、所欲”,推己及人,就可以达到“仁”的要求,这样就为儒家的仁政理想建造了人人可行的阶梯。
儒家“忠恕之道”作为全球伦理的重要精神资源,它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道德法则,对人们之间的利益合作起到了正面效用,并在获得持续的社会认同的过程中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当下被我们重新发现,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应大力倡导这种忠恕之道,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