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引入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接触越来越频繁,并且产生碰撞。因此,新一代的大学生一方面传承者传统教育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受着西方不同文化的冲击。这种局面就给我们高校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本篇综述就是想研究下中西方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思想发展脉络,为毕业论文做好理论准备。
关键词:道德教育; 现状与趋势;
一、我国道德教育简史
1、分年龄层次教育
我国是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古代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占据着首要地位,古人习惯根据年龄阶段及身心发展特点分年龄层次教学。朱熹按年龄把学生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之前接受“小学”教育,十五岁后接受“大学”教育。“小学”教育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家训和蒙学结合,同时“小学”的“理”要尽量浅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知行合一;同时也要符合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大学“阶段重视社会道德教化和个体的道德修养[1]。
2、单向灌输教育
20世纪5、60年代以后的长时间里,世界上流行的是重视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虽然和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相比它具有相当的历史合理性,但对于发展人的道德教育而言它还不够完整,因而就需要扩展到重视人的情感和态度。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成人比孩子、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因此道德教育只能是单向的灌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