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呼吸—南京溧水区秦淮人家安置小区东地块生态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2022-08-03 15:28:14

文献综述

森·呼吸—南京溧水区秦淮人家安置小区东地块生态景观设计

居住是人类日常生活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人工生态平衡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房地产开发的日趋成熟和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追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成为了居民购房前考虑的重要因素。开发商为了满足居民在购房时这方面的需求,在居住区建设中对景观设计格外重视。从我国过去的城市居住区的整体景观建设来看,被设计者和开发商宣扬的美学原则和构图要素往往会演变成为流于形式或者抄袭国外已有的设计,这和设计师没能把握好景观设计的内涵,只注重经过设计的外在表现和开发商想要制造大的宣传噱头有关。值得庆幸的是,人们的住房需求正从物理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到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从面向形象的住区美化到面向功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演化。基于这样的背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渐入人心,强调“人—建筑—环境”的统一,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然的有机结合。这个过程可以用传统住区——传统绿色居住区——生态居住区这样一条发展路径联系起来。

1.生态居住区的发展历程

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的生态学研究高潮,推动了生态研究的发展,为生态型居住区概念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本次会议成为生态型居住区概念形成的重要里程碑。明确提出将生态学思维运用到住区规划中。1977 年在奥地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MAB)”国际协调理事会,本届大会明确提出了用生态学理论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区的关系,主张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保护自然资源。1985 年德国建筑师格鲁夫针对现代都市一味追求建设“都市型社区”而牺牲自然环境与人性特色,提出了与环境共生的生态型社区模式。20 世纪 90 年代后国际社会相继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新城市主义宪章》及《21 世纪议程》等,至此,国际社会才明确提出了生态型居住区的概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1994 年我国政府根据国情出发颁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标志着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为生态居住区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之后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康居工程建设要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生态型居住区概念的形成,为生态型居住区建设在多方面提供了评价依据。

2.生态居住区的种类和与普通居住区的对比

2.1.生态居住区的种类

生态居住区是与特定的城市地域空间、社会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生态居住区必将显示不同的特色和个性,一现多样化的地域、历史文脉,因此生态居住区不可能是单一的发展模式与类型,而是充分体现各地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特征的个性化空间。生态居住从广义上,可以分为以下基本类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