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区内桥湾口袋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2022-08-03 15:28:19

文献综述

南京市秦淮区内桥湾口袋公园规划设计

一、前言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因为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它们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这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送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是1963年5月在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提出的“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的提议,它的原形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

口袋公园与传统城市公园区别在于:规模小:对于口袋公园的规模,学界目前没有明确界定。根据经验,美国口袋公园占地多在800-8000㎡之间,参考我国公园设计规范对面积最小公园的规定,一般认为口袋公园的规模在400-10000㎡之间。功能“少”:区别于综合公园的多功能,口袋公园的使用者主要从事的是简单而短暂的休憩活动,如饭后的散步、小坐或儿童的游戏等。功能“少”并不是功能单一,而是结合本地使用者的需求极具针对性。人性化尺度:口袋公园中使用者的活动多以日常、高频率的活动为主,这要求公园内各种设施要符合人们日常使用的尺度习惯。在高强度开发区中“见缝插针”的口袋公园,以自身更亲切的尺度去缓解高密度建设对人们所形成的压力是非常必要的。多样化场所:口袋公园多存在于高强度开发的城市中心区,承受大量的人流,因此需要尽可能设置多种功能相互支持来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场所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公园里多样化的活动。社会性突出:口袋公园依赖本地人口的使用,可达性要满足使用者可以通过步行而很快到达,并承担大量本地人口的日常交往和社会活动。和传统公园相比,口袋公园要求设计师更加了解社区的组成关系和使用者的需求习惯。

二、城市口袋公园人性化设计

城市口袋公园的人性化设计策略包括规划策略、实施策略、设计策略和管理策略四个不同的层面; 人性化设计手法从空间对比营造、空间渗透与层次营造以及景观路径营造三个方面作具体阐述。值得强调的是,在历史比较和平行比较研究中,口袋公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不管规则风格亦或自然风格,本土文化认同和3属心理的有效满足,在创造真正符合“家”之“园”的人性化设计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以口袋公园人性化设计为核心点,进行国内外口袋公园的典型案例在人性化设计的比较分析,总结并学习西方成功经验的同时,分析本土优势与不足,进而归纳出城市口袋公园人性化设计策略和手法,一方面,在口袋公园人性化设计探究方面,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与参考,有助于改变我国目前相关园林艺术理论跟不上相关实践的现状; 另一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微型林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水平,还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并促进口袋公园与临近地区的双向互动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与使用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