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江苏苏南段文化遗产资源现状调研与分析
文献综述
前言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中国大运河是一个河流的体系,在多条自然河道的基础上,经人工开挖和维护而形成的沟通南北的连续水道系统。它造福了沿河两岸的居民,造就了沿岸城市的繁荣它连续的水网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它繁忙的水运推动了半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它的影响不只是一两个朝代,在延续至今两千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个朝代都利用着它发达的水利而发展。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沟通南北运输的水运交通要道,同时也是条蕴藏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流,它从南到北的蜘艇流涧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了下来。在现代社会中,大运河的航运作用己不再突出,更多的是要将其作为历史的承载物保护起来。因此,大运河及其周边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历史遗存星罗棋布,江苏13个省辖市中有8个市与大运河相关,全省运河沿线文化与自然遗产丰富,是中国大运河的主要黄金水道,其长度占运河线路总长的五分之二,据省文物保护部门核查结果显示,沿线共发现文物点151处,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充分地反映了江苏历史文化发展和文明演进之路。而通过对江苏段大运河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现状调研与分析,了解江苏段大运河保存情况,对其遗产点原真性与完整性做出评估分析,使其历史价值和文脉精神得以保存并使之得到传承。
- 有关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调研分析的研究状况
关于大运河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浩繁,目前为止,有关大运河文化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大运河历史研究,如河道变迁、运河工程、运河漕运、税关仓储、河政管理、生态环境变迁等;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研究,如运河城镇带的形成、商人商帮、因河而兴的手工业、农业产业结构变化、人口流动、社会结构变化等;运河区域民俗研究,如民风民俗、民间信仰、民问文学、民间艺术、书院科举、文化交流等。
而对于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调研分析的研究这一方面则主要围绕遗产现状调研分析与遗产资源保护利用两方面展开。
李云鹏,吕娟,万金红,邓俊等学者对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1],通过系统调查大运河现状河道及相关水系、各类水利工程及遗产数量和分布、现状水利功能、管理制度、相关规划计划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存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保护利用策略,为世界文化遗产背景下大运河的科学管理、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